[实用新型]一种气流输送粉碱至溶碱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93781.9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5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田前年;姜林;古秀琼;宁小燕;赵重;张晓明;金岩;崔柱寿;卢建波;冯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00 | 分类号: | B01F1/00;B01F15/02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62100 | 代理人: | 陈超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流 输送 粉碱至溶碱 罐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厂溶解粉状碱的设备领域,是一种气流输送粉碱至溶碱罐装置。
背景技术
化工、冶金、制药等行业,要用到粉状碱,用时要输送至溶解机构进行溶解。在粉碱输送过程中,输送管道下到溶碱罐的部分受长度和管径的限制,不能按标准达到生产要求。在输送过程中如果进入溶碱罐内的管道(直径133mm的)长到2米,由于罐内液体的压力作用使得助力加大加入粉碱量少,溶碱效率低;如果管道截短(1.5米)则粉碱还没来得及完全溶解,有部分粉碱就从水中冒出来,喷溅得满厂房白茫茫一片,到处都是,能见度很低,造成现场作业环境污染,不利于操作人员继续作业,时间长了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对厂房内其它设备造成严重腐蚀。为避免粉碱的喷溅和加大粉碱的吸收量,一般的做法是缩短进入溶碱罐体的管道,加大送风风压的方法;对喷溅出来的粉碱待沉落到地面后进行人工清扫。但这样的做法也达不到粉碱的吸收效果,解决不了粉碱喷溅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生产企业在加碱过程中出现的粉碱溶解吸收不充分和冒碱现象,提供一种气流输送粉碱至溶碱罐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流输送粉碱至溶碱罐装置,将进入溶碱罐的一段管道改造为逐级放大结构,即溶碱罐内的一段管道提升后或切除一部分,再加装管径比原管道大的管,所加装的管至少有一段,连接处采用倾斜式变径或垂直式变径。
优选的所加装的管有两段。
原管道直径133mm时,所加装管分别为直径159mm和直径219mm。
改造后管道末端深入液面以下2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原直通式输碱管道进行改造,用分级扩大式管道代替了直通式管道,增强了输碱管道的送碱功能。结构简单、便于粉碱吸收利用,能防止粉碱喷溅。
附图说明
图1是原来加碱管道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倾斜式变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垂直式变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原加碱管道,2-溶碱罐,3-原粉碱状态,4-第一段加装管,5-第二段加装管,6-装置改进后粉碱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图1所示是原结构,原加碱管道1是一段直径不变的管,原粉碱状态3处于向上漂浮、外溢。改进后的一种气流输送粉碱至溶碱罐装置,将进入溶碱罐2的一段管道改造为逐级放大结构,即溶碱罐内的一段管道提升后或切除一部分,再加装管径比原管道大的管,进入溶碱罐的管道由直径133mm(原加碱管道1)、直径159mm(第一段加装管4)、直径219mm(第二段加装管5)三种不同管径的铁管逐级焊接组成,深入液面以下2米,整个输送管道呈喇叭状。连接处采用垂直式变径(图2)或倾斜式变径(图3)。可根据溶碱罐大小和深度,采用不同管径、两段以上的分级管。
利用本实用新型,粉碱从储存罐通过高压风的输送从管上段向下段开始进入溶碱罐。由于进入溶碱罐的管道是呈喇叭状逐级放大的,粉碱逐段进入液面下,通道越来越宽敞,粉碱与水接触面增大,下到液面下的粉碱能够充分地溶解在水里。图2所示装置改进后粉碱状态6,冒碱量大大减少。即使在2米以下的位置粉碱也能够很好的溶解。这样的设计,使得进入液面以下的管道能够达到需要的长度(2米),粉碱在水中溶解充分,解决了因深度不够而发生冒碱的现象。厂区环境污染得到治理,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维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937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脂肪营养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鹅饲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