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无线网络的车辆安全监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292705.6 | 申请日: | 2016-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41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 发明(设计)人: | 岳守春;张莉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8G1/16 | 分类号: | G08G1/16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7 | 代理人: | 刘嘉 |
| 地址: | 4021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无线网络 车辆 安全 监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网络安全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车辆安全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运输业和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交通事故成为全球性主要公害之一。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只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的3%左右,但死于车祸的人数却占世界的16%以上。如果能够在事故发生前提醒驾驶员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对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则是非常必要的。当前,能够有效地实现在行车过程中为驾驶员提供必要的汽车防撞预警系统,该系统主要是通过超声波、激光、红外线等方式检测数据达到主动避撞,但它们都具有相应的缺陷。现有的超声波测距方法虽然简单、制作方便且对外界光线和电磁场不敏感,但是能够稳定测量的理想距离只有4m~5m;激光雷达测距方法虽然测量距离远、成本低,但其容易受恶劣天气、汽车震动和反射镜表面磨损等复杂环境的影响,使得探测距离、测量精度和稳定性都大大降低;毫米波雷达测距方法虽然探测性能稳定、精度高且不易受复杂环境的影响,也可远距离探测,但由于其在具体技术实现上存在一定的难度,硬件结构上比较复杂,造价高昂。这些使得现有的汽车主动防撞系统不能全面有效地应对交通事故。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现在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组织网络的车辆360°全方位主动防撞系统——车辆碰撞预报警系统。该车载节点根据GPS模块采集到自车的行驶信息;通过车间无线通信模块将自车行驶信息发送给通信范围内的他车,并接收来自他车的行驶信息;根据车辆安全距离模型将自车和他车的行驶信息进行处理得出两车的相对位置(一般是以车尾的位置),并通过图形界面将其实时显示在自车的液晶屏上,同时得出两车的危险报警距离,以判定二者是否存在潜在碰撞危险,若存在,报警单元会立刻发出预报警(详见:陈伟.车辆碰撞预报警系统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5-62)。
但是,上述的车辆碰撞预报警系统是根据两车辆的相对位置(一般是以车尾的位置)进行判断报警的,当车辆车头快碰撞到另一车辆的车前灯,由于车辆行驶的惯性,导致驾驶员不能及时控制方向盘,碰撞到另一车辆,进而形成连贯性的车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具有车辆碰撞预警功能的基于无线网络的车辆安全监控装置。
本方案中的基于无线网络的车辆安全监控装置,包括,
后罩,所述后罩两端设有第二支柱,所述后罩内设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下方设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上设有用于启动报警器的触碰杆,所述升降架下端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端设有第一支柱,所述第一支柱上嵌入设有导电板,所述导电板下端设有第一电磁铁;
前罩,所述前罩内设有电池板,所述电池板嵌入在所述第二支柱,所述电池板上端设有第二电磁铁;
所述后罩与所述前罩上下对接形成一个空腔,所述报警器、升降架、触碰杆、支撑板、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一电磁铁、第二电池铁、导电板和电池板设置在所述空腔内。
本方案的原理在于:事先将后罩插入车前灯的后侧,在安装时,应保持前罩凸出车前灯外侧;当另一车辆的车头触碰到车辆的车前灯时,先触碰到前罩,让前罩挤压变形,前罩变形的部分触碰到空腔内的电池板,让电池板带动第一电磁铁向被挤压的方向移动,且移动到第二电磁铁,让第一电磁铁与第二电磁铁相触碰,同时,让与第二电磁铁相接触的导电板推动支撑架移动,支撑架通过升降架推动触碰杆,触碰杆触碰了报警器内的开关按钮,这时,车前灯上响起警报,同时,提醒驾驶员转动方向盘,向另一个方向行驶,避开被另一车辆碰撞。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中采用力的传递,当前罩受力变形时,受力变形的部分触碰到电池板,电池板带动第一电磁铁接触到第二电磁铁,让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接触,进而触发触碰杆启动报警器内的开关按钮,提醒驾驶员改变车辆行驶的方向,保证驾驶员的安全。
进一步,还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设置在所述升降架和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保护壳内设置有GSP模块,所述GSP模块电连接所述导电板。当另一车辆的车头快要触碰到车辆的前车灯时,对前罩产生一挤压,该挤压产生的力推动电池板向第一电磁铁方向运行,让第一电磁铁与第二电磁铁相接触,在接触的那一瞬间,电信号从电池板上发出,通过导电板向GSP模块流动,并通过GSP模块发射出去,通过自组织网络技术中的无线通信网络向驾驶员发送信号,告知驾驶员向另一个方向行驶。
进一步,所述第一电磁铁与所述第二电磁铁相互平行。保持第二电磁铁能够更好的传递作用力。
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柱的长度是所述第一支柱的两倍。第二支柱是为了支撑后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未经重庆科创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927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