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静态空接点授时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92595.3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6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程海林;甘智全;罗循;王仪平;陈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达迪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蓝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J3/06 | 分类号: | H04J3/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胡辉,郑泽萍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态 接点 授时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或通信行业的授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静态空接点授时模块。
背景技术
名词解释:
静态空接点:空接点指外部输入信号或系统输出信号经过不带电的继电器类接点的开、闭作为状态信号,该接点的两端都不直接接入电源,静态是指工作电源为直流电的空接点;
TTL电平:满足一定电平要求(输出逻辑1: 2.4V~5V,输出逻辑0: 0V~0.4V;输入逻辑1: 2V~5V,输入逻辑0: 0V~0.8V)的信号接口;
秒脉冲1PPS:一种时间基准信号,每秒一个脉冲;
分脉冲1PPM:一种时间基准信号,每分钟一个脉冲;
时脉冲1PPH:一种时间基准信号,每小时一个脉冲。
时间同步装置作为授时源,其输出的授时信号种类繁多,包括光纤B码,TTL/RS485 IRIG-B(DC),IRIG-B(AC),RS232/RS485串行报文以及静态空接点等对时信号,静态空接点作为授时信号的一种,也具有广泛的需求。目前采用市面上的授时装置进行静态空接点对时时,无法直接提供静态空接点信号,还需要额外设计对应的电路进行处理后才能转换成市面上信号,这种方式大大增加了用户的应用成本,而且耗时耗力,难以满足应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态空接点授时模块。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静态空接点授时模块,包括反相模块、高速光耦模块、浪涌保护模块、用于接入原始脉冲信号的第一信号输入端、用于接入直流电源的第二信号输入端以及用于输出静态空接点信号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反相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反相模块的输出端与高速光耦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速光耦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浪涌保护模块并与信号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反相模块采用两个六路反相器构成,该两个六路反相器的输入引脚与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反相模块的输出端包括10个输出端口,且每个输出端口为六路反相器的一输出引脚。
进一步,所述高速光耦模块包括至少一个高速光耦回路,所述高速光耦回路包括光耦合器、保护电阻、保护电容、防浪涌电阻和取样电阻,所述保护电阻和保护电容并联后,一端接工作电压,另一端与光耦合器的阳极连接,所述光耦合器的阴极接反相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光耦合器的发射极通过防浪涌电阻与集电极连接,所述光耦合器的集电极与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取样电阻的一端与光耦合器的发射极连接,另一端接地,且取样电阻的两端作为高速光耦回路的输出端。
进一步,所述高速光耦模块采用3个四路光耦芯片构成10路高速光耦回路。
进一步,所述浪涌保护模块采用压敏电阻,所述压敏电阻的一端与高速光耦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静态空接点授时模块,包括反相模块、高速光耦模块、浪涌保护模块、用于接入原始脉冲信号的第一信号输入端、用于接入直流电源的第二信号输入端以及用于输出静态空接点信号的信号输出端,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反相模块的输入端,反相模块的输出端与高速光耦模块的输入端连接,高速光耦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浪涌保护模块并与信号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方案,应用时直接采用本模块生成静态空接点信号,无需额外设计对应的电路进行处理,降低了应用成本,而且本授时模块输出的静态空接点信号延时小,时间准确度高,可满足授时信号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静态空接点授时模块的电子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静态空接点授时模块的反相模块的具体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静态空接点授时模块的高速光耦模块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静态空接点授时模块的浪涌保护模块的具体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静态空接点授时模块,包括反相模块、高速光耦模块、浪涌保护模块、用于接入原始脉冲信号的第一信号输入端IN1、用于接入直流电源的第二信号输入端IN2以及用于输出静态空接点信号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IN1连接反相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反相模块的输出端与高速光耦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速光耦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浪涌保护模块并与信号输出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达迪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蓝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柳州达迪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蓝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925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