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级生态水槽和生态水塘组合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92103.0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9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吴述园;詹茂华;程寒飞;陈春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243005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级 生态 水槽 水塘 组合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级生态水槽和生态水塘组合系统。
背景技术
黑臭水体的“臭”是由于有机污染物含量过高,好氧微生物消耗水体中的氧气,水体转化为缺氧或厌氧状态,随后有机物腐败、分解,产生氨、硫化氢等恶臭物质。恶臭化合物是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难以去除。黑臭水体的“黑”是因为悬浮颗粒吸附硫化亚铁、硫化锰等,致使水体变黑。由此有机污染物和悬浮颗粒物的去除,以及水体的高浓度氨氮成为消除黑臭水体“黑”和“臭”的关键。
黑臭河道水体净化包括异位治理技术和原位治理技术,前者是将河水从河道中转移到旁路的反应器中进行处理,后者是直接在受污染河道中对河水进行处理。异位处理技术包括旁路人工湿地等,能较好的去除水体悬浮物,但不能有效的提高水体原位自净能力,同时因异位处理技术占地面积大,用地受到限制而不能有效使用,尤其是在城市建成区。原位治理技术主要有河道曝气、生态浮床等,能较好地解决水体复氧能力,恢复河道自净能力,但难以去除大量的悬浮物。虽然有原位技术和异位技术的综合应用,但仍缺乏高效的、占地面积小的、原位和异位有机结合的黑臭河道水体净化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异位治理与原位治理相结合的多级生态水槽和生态水塘组合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多级生态水槽和生态水塘组合系统,包括阶梯生态水槽和生态水塘;
其中,所述生态水塘设置在河道内,所述生态水塘包括围隔,所述围隔在河道内分隔出围隔区,所述围隔区内的设置有若干仿生水草,对应所述仿生水草的下部设置有曝气口,所述曝气口与曝气装置连通;所述生态水塘内设置有取水口;
所述阶梯生态水槽包括按照由外向内的顺序依次由高到低排列第1生态水槽~第N生态水槽;
所述第1生态水槽通过取水管道与所述取水口连通;第1生态水槽内设置有吸附填料,第二生态水槽~第N生态水槽内设置有填料-水生植物-微生物净化系统;所述阶梯生态水槽最低的生态水槽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生态水塘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阶梯生态水槽为三级生态水槽,所述三级生态水槽由高到低分别为第一、二、三级生态水槽;
所述第一生态水槽底部与所述取水口连通,所述第一生态水槽与所述第二生态水槽之间形成自然跌水,所述第二生态水槽底部通过导流管与所述第三生态水槽的底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阶梯生态水槽最高处的生态水槽内自下而上设置有卵砾石层和吸附填料层,所述吸附填料层内设置的吸附填料为钢渣和粗砂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第2生态水槽~第N生态水槽内自下而上设置有卵砾石层、粗砂填料层和土壤层;所述粗砂填料层内设置有反硝化细菌包和石灰石;所述第2生态水槽~第N生态水槽内种植有水生植物。
进一步地,各级所述生态水槽采用自然跌水或导流管与下一级生态水槽连通,所述自然跌水和导流管交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生态水塘的面积为阶梯生态水槽面积的1/2到2/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生态水槽内设置有配水堰和集水堰,所述配水堰和所述集水堰将所述第一生态水槽分隔为依次排列的配水区、吸附区和集水区;
所述第二生态水槽内设置有配水堰,所述配水堰将所述第二生态水槽分隔为水处理区和配水区;
所述第三生态水槽内设置有集水堰,所述集水堰将所述第三生态水槽分隔为水处理区和集水区;
其中,所述第一生态水槽的配水区域所述取水口连通,所述第一生态水槽的集水区与所述第二生态水槽的配水区之间形成自然跌水,所述第三生态水槽的集水区与所述生态水塘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取水管道上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与太阳能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取水口设置在过滤罩内。
进一步地,所述曝气装置与太阳能电池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多级生态水槽和生态水塘组合系统的效果在于将河道原位和异位治理相结合,充分利用河岸建设多级生态水槽和围隔串联组合系统,高效净化黑臭河道水质,避免了异位治理技术用地受到限制的问题,同时坡面多级生态水槽对河道岸坡起到了很好的护坡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921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