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折自动开收伞伞面可旋转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91346.2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80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郭世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世伟 |
主分类号: | A45B25/14 | 分类号: | A45B25/14;A45B25/16;A45B25/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开收伞伞面可 旋转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技术领域,主要是指一种多折自动开收伞伞面可旋转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自动开收伞为使用者带来许多的方便性,但是,当人在撑伞使用时,手紧握伞具中棒的伞握把,因此当伞面上的伞骨末端撞到物品或他人时,此撞击的力道可能造成物品损坏或人员受伤,而会造成此状况的原因是,因为目前坊间可见的伞具结构中的中棒与上巢为固接的形态,也就是中棒与上巢为一体连动形态,而接合在上巢的伞骨的伞面当然也与中棒为一体连动形态,由于此种结构的原因,当伞骨末端撞到物品或他人时,而中棒又被手紧握,因此伞面、伞骨没办法自行旋动来抵消或减弱撞击所产生的力道,所以,此种习知的自动开收伞伞具结构实不甚理想,仍有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使用者手握伞具伞握把撑伞时,倘若伞骨或伞布碰撞异物或他人,可避免持伞者或碰撞者产生伤害的多折自动开收伞伞面可旋转结构。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下列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多折自动开收伞伞面可旋转结构,主要包含一中棒单元、一上巢单元、一活动巢单元、一伞握把及多个伞骨单元,该活动巢单元套置于中棒单元上,该中棒单元由第一折中棒、第二折中棒及第三折中棒组接而成,该上巢单元接设于第三折中棒顶端,该伞握把固接于第一折中棒底端,伞骨单元则接设于上巢单元与活动巢单元之间,于伞骨单元上接设伞面,该伞骨单元由第一折伞骨、第二折伞骨、第三折伞骨及支骨枢接而成;该活动巢单元含有一主体,活动巢单元的主体具有多个枢接伞骨的接合槽且套置于一于临近中间处具有凸环的移动座上,移动座底部则扣接一底座,使主体位于凸环与底座之间,形成可旋转形态;该上巢单元包含一主体、一下座、一结合体及一衬套,上巢单元的主体具有多个用来枢接伞骨的接合槽,该上巢单元的主体具有一透孔,下座设有一结合孔,结合体底端形成一结合头插置于主体的透孔内,结合头穿过主体的的透孔后扣合于下座顶部的结合孔上,使该上巢单元的主体连同结合体可于下座上旋转;该伞骨单元的第一折伞骨一端枢接于上巢单元的主体上,于临近中间段上枢接支骨一端,支骨另一端则枢接于活动巢单元的主体上。
进一步,该上巢单元的主体的透孔内设有扣合块,于上巢单元的结合体顶端相对于主体的扣合块的侧边位置上设有扣合槽,结合体插置于该上巢单元的主体的透孔内,结合头穿过该上巢单元的主体的透孔后扣合于下座顶部的结合孔上后,该上巢单元的主体的透孔内的扣合块与结合体的扣合槽卡扣结合。
本实用新型多折自动开收伞伞面可旋转结构通过活动巢单元、上巢单元、伞骨单元的结构设计,该活动巢单元含有一主体,该主体具有多个枢接伞骨的接合槽且套置于一于临近中间处具有凸环的移动座上,移动座底部则扣接一底座,使主体位于凸环与底座之间,形成可旋转形态;该上巢单元包含一具有多个用来枢接伞骨的接合槽的主体、一下座、一结合体及一衬套,该上巢单元的主体具有一透孔,下座设有一结合孔,结合体底端形成一结合头插置于主体的透孔内,结合头穿过主体的的透孔后扣合于下座顶部的结合孔上,使该上巢单元的主体连同结合体可于下座上旋转;该伞骨单元的第一折伞骨一端枢接于上巢单元的主体上,于临近中间段上枢接支骨一端,支骨另一端则枢接于活动巢单元的主体上。借由上述结构,使于开伞后,活动巢单元向上移位而与上巢单元顶靠,并将伞骨单元撑张,使第一折伞骨与支骨形成紧撑形态,借由上巢单元及活动巢单元的主体而形成可旋转形态,于收伞后,伞骨单元收折而撑张力不足,而形成无法旋转形态;借此,当使用者手握伞具伞握把撑伞时,倘若伞骨或伞布碰撞异物或他人时,伞面会产生转动而抵消碰撞所产生的冲击力,避免持伞者或碰撞者产生伤害,且于收伞后,伞骨伞面得以定位而不会旋转,以提升伞具使用的安全性及实用性,从而解决习知自动开收伞伞具容易发生伞面上的伞骨末端撞到物品或他人而可能造成物品损坏或人员受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配设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巢单元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于开伞后的结构形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于收伞后的结构形态图。
【符号说明】
10中棒单元11第一折中棒 12第二折中棒 13第三折中棒
20上巢单元21主体 22下座 23结合体 24衬套
30活动巢单元31主体 32移动座 33底座
40伞握把
50伞骨单元51第一折伞骨 52第二折伞骨 51第三折伞骨 54支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世伟,未经郭世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913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夹持装置可收纳的伞柄
- 下一篇:一种全方位遮雨的雨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