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检测机车玻璃漏电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91344.3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8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钟志林;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耀(福建)巴士玻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301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机车 玻璃 漏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车玻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机车玻璃漏电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机车玻璃的使用日益增多。目前,在开发、生产机车玻璃过程中需要检测机车玻璃的周边是否漏电,而造成漏电是因为机车玻璃内的两层铜箔(作为电极)间焊接着钨丝,且铜箔位置在玻璃边缘,在焊接第二面铜箔时,需要涂覆绝缘胶,绝缘胶是聚氨酯胶的一种,胶覆在玻璃边缘上后需把绝缘胶刮平,胶的厚度需控制在1-2mm之间。如果钨丝剩余过长,绝缘胶也无法覆盖那部分剩余出来的钨丝,而没有把外漏的钨丝剪掉干净的话,玻璃合片后,通电时会造成漏电。
目前常规漏电检测的方式是:将玻璃放置在L型架子上用万能检测仪的一条线接在玻璃加热线接头上,另一条线沿着玻璃边缘进行手动、点动的方式对玻璃周边测量漏电。图1为现有技术进行漏电检测的L型装置结构示意图。
这种方式存在如下缺点:首先是在检测玻璃纵向两条边时,检测效率慢、耗时间;其次,检测漏电中用手动、点动方式测量会出现某段、某位置漏检现象,这是因为间隔取点检测,不是连续性的,会出现遗漏的现象。当有漏电却未检测到的,则安装在火车时就会出现短路、漏电问题,并危害人身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车玻璃漏电装置,可实现安全贴合全检测,避免由于漏检产生废品,以造成人身安全事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用于检测机车玻璃漏电的装置,所述机车玻璃内纵向设有多根钨丝,且钨丝两端连接有电极,其中,所述用于检测机车玻璃漏电的装置包括:
基座;
放置平台,位于所述基座上方,并与所述基座连接,以放置所述机车玻璃;
辅助检测件,分别设于所述放置平台上,以贴合所述机车玻璃的纵向两侧。
其中,所述辅助检测件以及机车玻璃的其中一个电极通过导线连接漏电检测仪。
所述辅助检测件以及机车玻璃内的其中一个电极分别通过导线连接漏电检测仪。辅助检测件可以分别与漏电检测仪连接,也可以相互连接后再通过导线与漏电检测仪连接,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漏电检测仪可以是万能表或其他有源检测仪,以在通路时,可以向电路供电。
当两个辅助检测件紧贴合在纵向玻璃的两侧时,漏电检测仪开始通电:
若没有钨丝外露,即两个电极与两个辅助检测件没有连接,此时玻璃内部的回路与两个辅助检测件断开,则没有电流通过,无漏电现象产生;
若有钨丝外露,无论在一侧外露,还是两侧都外露,即至少有一个电极与对应的辅助检测件由钨丝连接成回路,此时有电流通过,并可在钨丝与辅助检测件接触的位置产生火花。
而当漏电检测仪带有电流表功能时,则通路时(即有钨丝外露),其上的电流指针将会摆动;断路时(无钨丝外露),电流指针静止不动。操作人员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是否有火花或者是指针摆动,从而确定正在检测的机车玻璃是否漏电。
其中,所述基座包括若干根30mm×30mm的第一类方管,所述第一类方管之间进行工字型焊接,以形成框架。
其中,在所述框架上方的端口处分别连接20mm×20mm的第二类方管。
其中,所述第一类方管与所述第二类方管通过螺栓调整固定。
其中,所述螺栓为M8螺栓,呈T字型。
其中,所述辅助检测件为夹板,所述夹板内设有导电体。
其中,所述夹板为60mm×1000mm的铝合金折制成,含有可嵌入机车玻璃纵向两端的凹槽。
其中,所述导电体为润湿棉布。
其中,所述导电体为导线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座上设置放置平台,以安置机车玻璃,并用辅助检测件贴合机车玻璃上靠近电极的两端。通过这种方式,本实用新型可以对机车玻璃进行安全贴合全检测,避免由于漏检产生废品,以造成人身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对机车玻璃漏电检测的L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检测机车玻璃漏电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连接示意图。
各附图标记:
1、基座,13、第一类方管,14、第二类方管,15、螺栓;
2、放置平台;3、辅助检测件;
4、漏电检测仪;
10、钨丝,11、电极,12、引出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耀(福建)巴士玻璃有限公司,未经福耀(福建)巴士玻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913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封装外壳引线与引线之间短路快速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短路、漏电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