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包下壳体和具有其的电池包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90160.5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9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刚;杨宇威;武胜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55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壳体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包下壳体和具有该电池包下壳体的电池包。
背景技术
车辆中的电池包通过电池包下壳体安装在车辆上。现有技术中,电池包下壳体的散热性较差,在电池包的充电过程中发生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过高、或电池包过充等情况时,电池包易过热而导致而引发燃烧,进而导致车辆燃烧,造成车辆损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电池包温度的电池包下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包下壳体的电池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包下壳体,包括下壳体本体和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安装于所述下壳体本体,所述加强筋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以在所述加强筋内部限定出用于对电池模组进行冷却的冷却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包下壳体,可以快速冷却安装在电池包下壳体上的电池模组,防止电池模组由于过热而燃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电池包下壳体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包括交叉设置的多道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包括多道横向加强筋和多道纵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内的冷却通道与所述纵向加强筋内的冷却通道在相交处彼此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通道的延伸长度与所述加强筋的延伸长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本体包括底板和外周板,所述外周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外边缘,所述外周板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以及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相对,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对,所述横向加强筋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纵向加强筋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周板上和所述底板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横向加强筋和所述纵向加强筋内的冷却通道连通的共用通道。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包括嵌入部分和凸出部分,所述嵌入部分嵌设在所述下壳体本体内部,所述凸出部分凸出所述下壳体本体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通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嵌入部分内且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凸出部分内。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为空心钢管或空心铝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池包,设有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包下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池包,能降低电池包工作和充电时的温度,防止电池包由于过热而燃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却回路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冷却回路1000,电池包下壳体100,下壳体本体1,底板11,外周板12,第一侧板123,第二侧板124,加强筋2,横向加强筋21,纵向加强筋22,冷却通道3,水泵200,冷却液存储箱300,散热器400,流动管道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901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