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新能源升压站模块化变电站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89695.0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27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储海兵;施志晖;任善荣;李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变电工南京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5/00 | 分类号: | H02B5/00;H02B1/04;H02B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1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新能源 升压 模块化 变电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变电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新能源升压站模块化变电站。
背景技术
当前新能源(光伏、风电)升压变电站建设用户希望成本越低、资产保值、可重复利用,总体投资规模可控。在建设过程中,受制于用地批复、土建、施工、安装、接线等环节的不确定因素和各个供货设备厂家的项目协调,导致难以按时并网。同时当前升压站设备厂家众多,后期维护量大,而且各个设备的接口定义不一致,后期扩建兼容性差,扩建的灵活性不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现场工作量少、建设周期短的基于新能源升压站模块化变电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新能源升压站模块化变电站,包括110kV GIS高压开关模块、主变压器、35kV C-GIS中压开关模块和智能二次设备舱体模块,所述35kV C-GIS中压开关模块中包含有若干C-GIS开关间隔,35kV C-GIS中压开关模块中的一个C-GIS开关间隔通过柔性线缆和主变压器的低压侧连接,主变压器的高压侧通过柔性套管与110kV GIS高压开关模块连接,110kV GIS高压开关模块通过线缆与电网的门架、避雷器和绝缘子连接,所述智能二次设备舱体模块通过预制线缆与10kV GIS低压开关模块、主变压器和35kV C-GIS中压开关模块连接,所述柔性套管和主变压器之间安装有绝缘子。
优选的,所述主变压器的高压侧的腰部安装有高压套管。
优选的,所述35kV C-GIS中压开关模块采用C-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优选的,所述智能二次设备舱体模块的舱体采用双层钢板,双层钢板之间填充聚氨酯防火保温材料层。
优选的,所述智能二次设备舱体模块的门板的厚度不低于50mm。
优选的,所述门板包括外门板和内门板,所述内门板和外门板之间为点接触,内门板和外门板之间的最小间隙不小于3mm,内门板和外门板之间填充有阻燃发泡材料层。
优选的,所述预制线缆选用连接器型光缆或分支器型预制光缆。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变电站建设投资成本降低:主要体现在大幅减少占地面积,降低土建、电建工作量,减少材料使用,减少现场电缆铺设、接线安装工作量。另外其他还有一些隐形的费用节省。
2、变电站建设面积减少:该模块化变电站设计在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设计紧凑,采用集成度高的GIS和C-GIS开关,整体面积大幅减少。以典型的100MW的光伏升压站为例,中压35kV具有13个间隔,高压110kV并网,高压侧采用线变组方式。全站占地面积3.3亩,相比较传统土建方式占地面积13亩,减少了将近75%。
3、变电站建设周期短:模块化生产,工厂预装、预调试,现场装配式建设,90%的工作量放在了供应商厂内完成,用户现场只要做好接地网敷设,模块化变电站支撑水泥基础即可。一般情形,货到现场后,打包的建设时间不超过7天,最短可以1-3天完成,充分保证了用户的并网时间,保证不影响获取政策补贴。
4、用户投资资产保值:特变电工模块化变电站产品和解决方案技术先进,行业领先,产品的设计面向长生命周期,20年不落伍,并且易升级,易扩展,易维护,全面保护用户的投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网并网门架,2-避雷器,3-110kV GIS高压开关模块,4-柔性套管,5-绝缘子,6-主变压器,7-预制线缆,8-35kV C-GIS中压开关模块,9-智能二次设备舱体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变电工南京智能电气有限公司,未经特变电工南京智能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896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