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88600.3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9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常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林莱特实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0 | 分类号: | B62D25/10;B60R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30 | 代理人: | 赵永强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行李箱 盖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板。
背景技术
汽车行李箱一般又叫汽车后备箱,由汽车后车身框架,以及位于后车身框架中部的备胎盖板和顶部的后备箱盖构成,其中备胎盖板一般在备胎上面且为可活动设置,要求行李箱盖板能取下或翻动,方便备胎及相关的物品放置在行李箱盖板上,起到装饰和承重的作用。
在现有技术中,行李箱盖板的主要材料为蜂窝板、聚氨酯和无纺布,具体涉及到的工艺大致为:在蜂窝板上涂覆聚氨酯进行一次热固处理,然后在聚氨酯上粘接无纺布进行二次热固定处理,工序复杂,生产加工成本较高,且盖板不容易着色,导致盖板颜色单一,而且盖板表面平滑,放置物品时容易造成物品滑动以及磨损较为严重的现象,耐久性较低。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特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板,能够解决现有技术行李箱盖板生产加工成本高、不耐用、美观度不高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板,包括盖板主体,所述盖板主体以蜂窝纸为中心且在蜂窝纸的上、下表面分别粘接有第一玻璃纤维层和第二玻璃纤维层,所述第一玻璃纤维层上依次粘接有第一无纺基布层和第一聚氨酯层,所述第二玻璃纤维层上依次粘接有第二无纺基布层和第二聚氨酯层,所述第一聚氨酯层和第二聚氨酯层在相对无纺基布的另一接触面上设置有若干凸起,每个凸起呈椭圆状且凸出盖板主体的表面。
进一步地,每个凸起由聚氨酯橡胶、丁腈橡胶中的任意一种制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玻璃纤维层和第二玻璃纤维层均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无纺基布层和第二无纺基布层均为无纺布、尼龙网布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将聚氨酯涂覆在无纺基布的外表面,关于聚氨酯的热固处理只需一次即可,代替传统将无纺基布粘接在聚氨酯外表面的方式所需要的两次热固处理,能够简化生产工序,有效的降低成本,而且在聚氨酯层设置有若干凸起,容易固定物品使其不易滑动,耐磨性能也大大提高,还具有减震的效果,持久耐用,在着色性能和抗压性能上也有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聚氨酯层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传统汽车行李箱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盖板主体,2、蜂窝纸,31、第一玻璃纤维层,32、第二玻璃纤维层,41、第一无纺基布层,42、第二无纺基布层,51、第一聚氨酯层,52、第二聚氨酯层,6、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板,包括盖板主体1,盖板主体1以蜂窝纸2为中心且在蜂窝纸2的上、下表面分别粘接有第一玻璃纤维层31和第二玻璃纤维层32,第一玻璃纤维层31上依次粘接有第一无纺基布层41和第一聚氨酯层51,第二玻璃纤维层32上依次粘接有第二无纺基布层42和第二聚氨酯层52,第一聚氨酯层51和第二聚氨酯层52在相对无纺基布的另一接触面上设置有若干凸起6,每个凸起6呈椭圆状且凸出盖板主体1的表面,相较于现有技术盖板最外层直接采用硬质聚氨酯发泡层而言,更加突出盖板表面的硬度以及凹凸不平的特点,容易固定物品使其不易滑动,还具有减震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凸起6由聚氨酯橡胶、丁腈橡胶中的任意一种制得,耐磨性能显著,能够有效的减小盖板主体1的磨损程度,使用寿命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玻璃纤维层31和第二玻璃纤维层32均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重量轻,耐腐蚀,且容易着色,减小传统盖板色彩单调、美观度不高的现象,而且原料消耗小,生产成本低。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无纺基布层41和第二无纺基布层42均为无纺布、尼龙网布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延展性好,透气性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林莱特实业(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格林莱特实业(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886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