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用途检体采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83298.2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75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黄士华;刘子俊;刘芳岑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士华;刘芳岑 |
主分类号: | A61B5/153 | 分类号: | A61B5/153;A61M5/178;B01L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35 | 代理人: | 赵倩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市桃园区***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途 采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用途检体采集器,尤其涉及一种兼具采集、存放、可离心处理、防外溢等有效取代试管的一体多用途检体采集器。
背景技术
一般于进行检体(如:血液)的采集时,通常沿用利用旧有的注射针筒进行检体采用,一般的注射针筒主要包含有一筒身A、一安装于筒身A前端的针头B、一安装于筒身A内部的活塞C以及一与活塞C组合并位于筒身A后段的推杆D所构成(图中未示);使用时,以利用针头B侵入人体血管内并同时拉动推杆D,使筒身A内部形成一负压,而抽取人体血液做为检体并保存于筒身A中,待抽取检体后,将针头B插入试管中再以推杆配合活塞C将筒身A中的检体注入另一试管(图中未示),再将试管放置于离心机分离检体,使检体于试管内部分离为多层,再以针筒吸取不同层的检体溶(图中未示),而完成检体采集步骤。
然,以上述习用的检体采集流程十分繁复,尤其是抽取血液保存于筒身A后,必需再将筒身A内的血液注入另外一试管中,采集过程需将血液移转至不同容器中,如:注射针筒、试管与滴管等,导致血液容易受到外部污染风险大幅增加,同时也造成检体采集的成本偏高。
有业者针对上述的缺失及采集流程进行改良,主要改良在利用上述的注射针筒的筒身A来直接取代试管,也即,利用针头B侵入人体血管内并同时拉动推杆D,抽取人体血液做为检体并保存于筒身A后,直接取下筒身A前端的针头B以及其后端的推杆D,再将筒身A前端及后端处封住(图中未示),即可将装有检体的筒身A直接作为一般试管使用,将其放置于离心机分离出血浆,分离后,再将筒身A前端及后端的塞子拆除,将推杆D装回去,直接推动该推杆D将前段脂肪水份等杂质推出排除后,再将中段的血浆推出至检测容器中,如此即可简化采集流程及使用的器具。
然,上述的改良方式长期使用下,却发现诸多不便利之处,究其原因在于:采用的是一般旧有的注射针筒,一般注射针筒筒身A后端开口周围皆由有延伸一段凸肋A1(如图1所示),便于注射时医护人员控制针筒以及便于拇指施力于推杆,但,具有此段凸肋A1的筒身A却造成无法置于离心机上,因此会将筒身A上下颠倒放置,使筒身A前端朝下,但如此却造成分离出来的红血球RBC位于筒身A前端(如图2所示),血浆却位于筒身A中段,导致推杆D实际在推动活塞C时,体积较小的血浆势必不易推动体积较大的红血球排出筒身A外,导致血浆与其前端红血球RBC再次混合,使得离心机分离出的血浆无法被取出而徒劳无功。
为此如何有效地解决上述窘境,使得离心机分离出来的红血球位于筒身A后端而不是筒身A前端,如此一来,利用体积大红血球RBC推动体积小血浆排出筒身A外部,不至意外混合为一体乃为本实用新型所钻研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避免上述习式缺失持续存在,并可在该筒身一端结合针头后,利用针头、杆体与活塞的配合将检体抽取于筒身中,并于抽取后移除针头与杆体后,分别以第一封盖及第二封盖将筒身加以封闭,即可直接进行后续的检体离心作业,作业完成后,移除第一封盖及第二封盖,再单独将杆体装回,推动杆体控制活塞将筒身内的检体(需要或不需要)输出,此外,上述的筒身内部设有至少一活塞止挡部,负责止挡该活塞意外地被拉出,避免检体外溢造成污染或是感染等意外。
本实用新型一目的在于;利用设于筒身上的第一及第二刻度区准确地抽取或输出检体数量。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用途检体采集器,其包含有:一具有一第一刻度区及一第二刻度区且中段及后端皆等外径的筒身;一活动设于筒身中的杆体;一与杆体一端活动结合且位于筒身中的活塞;一活动结合于筒身一端的第一封盖;以及一于杆体移除后与活塞活动结合的第二封盖,且本实用新型的中段及后端接等径的筒身内部开口处设有至少一止挡部,用以限定活塞可于筒身内部的往复范围,用以止挡该活塞意外地被拉出,导致检体外溢等意外。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一封盖及第二封盖外部造型也可与离心机底座相配合,令筒身不论是第一封盖朝下或是第二封盖朝下均可稳定地于被置放在离心机进行离心作业。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刻度区具有多数第一标示部,而该第二刻度区具有多数与各第一标示部呈反序标示的第二标示部。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筒身另端的内部设有一止挡部,该止挡部外径与该筒身内径产生紧配合外,该止挡部内径小于活塞外径,防止活塞意外被拉出。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杆体的一端设有一与活塞活动结合的螺杆。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活塞设有一与杆体所设螺杆活动结合的内螺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士华;刘芳岑,未经黄士华;刘芳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832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