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景观生态喷泉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79966.4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8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廖俊杰;高金芳;严福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田园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4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景观 生态 喷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景观生态喷泉。
背景技术
喷泉,是一种将水或其他液体经过一定压力通过喷头喷洒出来具有特定形状的组合体。近年来,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已逐步显现,而喷泉是常见的园林水景之一,其广泛应用于公共建筑、园林中。喷泉用水一般直接采用景观水体中的水,然而这些水体内含有一定的污染物,若直接喷射这些水则将形成二次污染。
授权公告号为CN204429585U、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7月1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园林绿化景观喷泉,其包括滤水池和喷泉柱,喷泉柱设于所述滤水池内,所述喷泉柱的顶端安装喷泉喷头。该园林绿化景观喷泉通过滤水池对喷泉用水进行过滤,但其只能对大颗粒物质进行过滤,喷射的水仍会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景观生态喷泉,其解决了喷射用水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具有纯化喷射用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景观生态喷泉,包括电源装置、环状工作板、用于将环状工作板围成的空间隔离成独立的工作腔和储液腔的下隔离板、用于将水体内的活性污泥传送至工作腔内的输送管道、用于将水体内的活性污泥输送至工作腔内的输送泵、用于将储液腔内的液体传送至空气中的喷射管道、用于将储液腔内的液体输送至空气中的喷射泵,工作腔位于储液腔的上方且下隔离板上设有用于连通工作腔和储液腔的通孔;所述输送管道的外壁上设有由惰性材料制成的阳极区,所述阳极区的外壁和环状工作板的内壁之间设有阴极区,所述阴极区为不锈钢网;所述电源装置的正极通过导线和阳极区连通,所述电源装置的负极通过导线和阴极区连通。
采用上述结构,水体内的水及活性污泥被泵送至工作腔内,阴离子在阳极区失去电子(其反应式为4OH--4e-=2H2O+O2↑,其中OH-来自水的电解)并生成氧气,提高有氧分解污染物的微生物和氧气接触的几率,使得更多的好氧微生物在氧气条件下分解污染物,提高净化水质的程度,然后这些相对洁净的水经过通孔进入储液腔,储液腔内的水被泵送至空气中,形成优美的喷泉风景,且这些喷射出来的水相对洁净,其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可能性低,又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在水体底部产生氧气,使得水体底部的污染物也得到分解,且其充分利用了水体底部的活性污泥,更为生态化。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通孔位于环状工作板和阴极区之间。
采用上述结构,将通孔远离阳极区,增加水自阳极区到达通孔处的路径,减少未经分解的水通过通孔的可能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下隔离板上设有环状挡板,所述环状挡板位于通孔和阴极区之间。
采用上述结构,利用环状挡板阻隔水直接进入通孔的可能性,增加水的处理时间,提高进入通孔的水的纯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喷射管道的竖直段嵌设在所述输送管道的竖直段内。
采用上述结构,减少喷射管道的占用空间,同时减少电场作用对喷射管道外壁的影响。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阴极区上远离环状工作板的一侧和阳极区的外壁之间设有用于收集活性污泥的滤布。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活性污泥具有电负性,其在电场作用下向电场中间(即滤布方向)运动,滤布吸附活性污泥,将水和活性污泥分离开,进一步提高水的纯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滤布可拆设在工作腔内。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环状工作板的上部设有用于隔离工作腔和外环境的上隔离板;所述环状工作板上方设有环状安装板,环状安装板和上隔离板围成一个用于养殖水生植物的二次净化腔。
采用上述结构,在工作腔内初步处理的水,被喷射至二次净化腔内后,水中的N、P等富营养化物质会被水生植物吸收,能起到进一步纯化水质的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环状安装板的上方设有用于减少水生植物向外扩散的保护网。
采用上述结构,减少水生植物向外扩散的可能性,减少水生植物对水体的污染。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环状安装板外壁的上段为弧形。
采用上述结构,当二次净化腔的水位高于环状安装板的上端时,水沿着环状安装板的外壁向下流动,其先沿着弧形的外壁上部流动,具有观赏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环状安装板的外壁上设有用于种植水生植物的种植板。
采用上述结构,种植板上的水生植物吸收水中残留的N、P等富营养化物质,进一步起到净化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田园艺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田园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799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