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储物装置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76074.9 | 申请日: | 201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6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许妍妩;谭龙庆;李佳佳;张海涛;吴雷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7/04 | 分类号: | B60R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用储物 装置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用储物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内储物空间是一项比较实用的功能,为了更好的利用车内有效储物空间,通过加安装点来固定或支撑相关物品,保证物品有很好的收纳和使用功能。然而,一些车辆未设置随车工具箱和手套箱等储物装置,在浪费车内储物空间的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一定的不便,一些随车用的工具或其他物品无处安放,随意放置在车辆内会造成车内杂乱,且行车过程中会晃动产生异响等,不能满足用户多样性的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储物装置及车辆,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些车辆未设置随车工具箱和手套箱等储物装置,在浪费车内储物空间的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一定的不便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用储物装置,车用储物装置包括:固定在车辆车身上的箱体结构,以及用于与箱体结构配合的盖板结构;
其中,箱体结构的面板设置有开口;
盖板结构与面板活动连接;
在车用储物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盖板结构完全覆盖开口。
优选地,盖板结构与面板滑动连接,面板上设置有用于盖板结构滑动的滑动槽。
优选地,箱体结构为不规则六面体;
箱体结构还包括:分别与面板相连且不在同一平面内的顶板、底板、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以及与面板相对设置的背板;
其中,顶板与底板相对设置,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相对设置。
优选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均为梯形。
优选地,顶板与背板上均设置有减重孔。
优选地,背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与车辆车身固定的第一安装孔;
第一安装孔位于背板朝向箱体内的表面上设置有凸焊螺母。
优选地,顶板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辆车身固定的第二安装孔。
优选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上均设置有第一固定柱;盖板结构上设置有用于与固定柱配合的第二固定柱;
第一固定柱上设置有柔性拉环,在车用储物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柔性拉环套设在第二固定柱上,对盖板结构进行固定。
优选地,第二固定柱上设置有用于卡合柔性拉环的凹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车用储物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储物装置及车辆,通过箱体结构与车身固定,并与盖板结构相互配合实现储物功能;车用储物装置结构简单,可通过箱体结构与车身多个位置进行安装,有效地提升车内空间利用率;且盖板结构与箱体结构的配合稳定,有效地避免箱体结构内物品在行车过程中脱落,满足用户多样性的使用需求;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一些车辆未设置随车工具箱和手套箱等储物装置,在浪费车内储物空间的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一定的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车用储物装置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车用储物装置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说明:
1、箱体结构;2、盖板结构;3、开口;4、滑动槽;5、面板;6、顶板;7、底板;8、第一侧板;9、背板;10、减重孔;11、凹槽;12、凸焊螺母;13、第二安装孔;14、第一固定柱;15、第二固定柱;16、柔性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用储物装置,包括:固定在车辆车身上的箱体结构1,以及用于与箱体结构1配合的盖板结构2;其中,可以在箱体结构1的任一表面上设置安装孔,与车身进行固定,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安装在车辆的多个位置,充分利用车辆的闲置空间。
其中,箱体结构1的面板5设置有开口3,可通过开口3将物品放置到箱体结构1内部。
盖板结构2与面板5活动连接,在车用储物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盖板结构2完全覆盖开口3;第一状态即车用储物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如图1所示,盖板结构2完全覆盖住开口3,以封闭箱体结构1,确保车用储物装置的物品在行车过程中不会脱落。
优选地,盖板结构2与面板5滑动连接,面板5上设置有用于盖板结构2滑动的滑动槽4,滑动连接使得车用储物装置的开启和关闭较为方便,可选地,盖板结构2与面板5之间可设置滑轨来实现滑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760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