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专门捕虾的地笼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75581.0 | 申请日: | 201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4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朱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洁 |
主分类号: | A01K69/02 | 分类号: | A01K69/02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23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专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专门捕虾的地笼。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龙虾成为餐桌上一道常见的食品。小龙虾营养丰富,且其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虾中含有丰富的镁,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它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小龙虾的养殖加工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农产品加工的一个重要产业。养殖企业在收货季节每天需要捕获大量的小龙虾,目前,养殖企业一般使用地笼捕获小龙虾,这种地笼与常见的鱼笼类似,即采用金属框体间隔设置然后再框体外部包覆渔网制成,一般将其两端系于河岸旁的木桩上,使得地笼横跨河面从而捕获小龙虾,但是这样地笼常常悬浮于河水中,靠近河底的小龙虾不易捕获,并且
目前小龙虾实际套捕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将池塘中的河蟹捕入地笼内,不仅会引起小龙虾和河蟹互相残杀,造成损失,而且增加了分拣的难度,费工费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专门捕虾的地笼,解决了现有技术靠近河底的小龙虾不易捕获和无法在捕捞的同时对小龙虾和河蟹进行筛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专门捕虾的地笼,包括等间距设置的龙骨和龙骨外包覆的渔网地笼,所述地笼的首端位于水面下,其底端设有坠重物,尾端设在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高于水面,所述尾端开口放置,所述尾端内装有光滑板,所述光滑板在尾端靠近固定杆处,所述光滑板下端高于水面;所述的地笼的底面与两侧面设置渔网,左右侧边交错排列有进虾口,所述进虾口向笼内陷入,里端并呈一横向的窄口;所述地笼顶面中空且两侧边缘设置光滑的塑料膜;所述龙骨设置为下边长上边短的梯形形状。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坠重物为石子。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光滑板的宽度为尾端周长的2/5,光滑板的长度尺寸大于20厘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专门捕虾的地笼,结构简单,地笼尾段较高,开口设置,且在地笼尾端设置的光滑板,能够有效的防止小龙虾攀爬,是因为小龙虾不具备仰角攀爬能力,而河蟹则相反,其仰角攀爬能力很强,且特别喜爱仰角攀爬,通过这一特性将小龙虾和河蟹分开,实现专门捕虾的功能;
2、所述进虾口位于框体左右两侧交错排列,而且进虾口呈漏斗状,外口大内口小;地笼顶端为光滑的塑料膜,入水后漂浮在水面上;龙骨设置为下边长上边短的梯形形状,这三种设置均是为了方便龙虾进入地笼的同时防止其爬出。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专门捕虾的地笼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专门捕虾的地笼的侧视图。
其中:1-龙骨、2-渔网、3-固定杆、4-光滑板、5-进虾口、6-塑料膜、7-坠重物。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所示一种专门捕虾的地笼,包括等间距设置的龙骨1和龙骨1外包覆的渔网2地笼,所述地笼的首端位于水面下,其底端设有坠重物7,尾端设在固定杆3上,所述固定杆3高于水面,所述尾端开口放置,所述尾端内装有光滑板4,所述光滑板4在尾端靠近固定杆3处,所述光滑板4下端高于水面;所述的地笼的底面与两侧面设置渔网2,左右侧边交错排列有进虾口5,所述进虾口5向笼内陷入,里端并呈一横向的窄口;所述地笼顶面中空且两侧边缘设置光滑的塑料膜6;所述龙骨1设置为下边长上边短的梯形形状;所述坠重物7为石子;所述光滑板4的宽度为尾端周长的2/5,光滑板4的长度尺寸大于20厘米。
小龙虾和河蟹通过进虾口5进入地笼内部,然后由于进虾口5和地笼顶面塑料膜6的设置,使小龙虾和河蟹无法爬出地笼;在地笼尾段出,由于光滑板4的设置,河蟹可以通过自身攀爬能力爬出地笼,而小龙虾则被留在了地笼内。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洁,未经朱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755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