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灶及其灶头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72816.0 | 申请日: | 201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69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健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健平 |
主分类号: | F24C3/08 | 分类号: | F24C3/08;F24C15/00;F23D1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史明罡 |
地址: | 635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及其 灶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节能灶及其灶头。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各大型伙食单位,如机关、学校、部队和大型宾馆、饭店都设有一整套用于烧开水、蒸饭、消毒、炒菜、供热水的灶具,以往这些灶具一般是单独购买、单独放置、单独供热的零散化体系,有的还采用蒸汽锅炉供热,不但占地分散,投资成本大,运行费用高,不节能,特别是锅炉会带来安装和操作麻烦,还存在不安全的隐患。
现有技术中的普通炉灶,在燃烧燃料(如燃气)进行加热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燃料利用率不高。由于燃料产生的热量除了传导给锅底进行加热外,还有很大一部分通过炉灶壁散发到空气中,因此浪费了大量的燃料资源。
另外,普通炉灶不论是宁式灶还是山东灶、广式灶、猛火灶、蒸灶、蒸柜等,在出厂时风气混合比是合理的,但随着使用延长炉体老化,风气比例越来越不合理,一般在3个月后,能耗开始增加,或温度开始下降。
为此,现在拯待一种设备或解决方案,能实现节能灶及其灶头结构的合理改进,以解决该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提供了一种节能灶灶头,包括:
呈漏斗状设置的灶头本体;
所述灶头本体小头设有炉芯;
所述灶头本体的大头设有炉圈;
所述灶头本体的倾斜面内侧设有可拆卸的陶瓷聚能板。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炉芯到所述炉圈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为12~18cm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陶瓷聚能板包括若干片相互拼接的扇形板体。
本使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节能灶,包括节能灶灶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助燃系统;
所述助燃系统包括送气装置、与所述节能灶灶头连通的炉灶架、置于所述炉灶架背离所述节能灶灶头一端的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和所述送气装置均与所述炉灶架连通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助燃系统还包括置于所述炉灶架内,且与所述炉芯位置相对应的点火装置;所述送气装置包括第一送气管道;所述第一送气管道的管口朝向所述点火装置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炉灶架为双层嵌套结构设置的炉灶架;
所述炉灶架内层与外层间设有通风腔;
所述炉灶架外层的底部开有与所述送风装置位置相对应的入风孔;
所述炉灶架内层的侧壁开设有通风孔;
所述炉灶架内层的底部开设有卡装所述点火装置的安装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送气装置还包括第二送气管道;
所述第一送气管道伸入所述炉灶架内层;
所述第二送气管道伸入所述通风腔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送气管道设有用于调节送气流量的第一流量开关;所述第二送气管道设有用于调节送气流量的第二流量开关。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送气管道设有用于调节其打开和闭合的第一面板开关;所述第二送气管道设有用于调节其打开和闭合的第二面板开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能灶及其灶头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节能灶灶头对现有的灶头进行了巧妙的改进:呈漏斗状设置的灶头本体;灶头本体小头设有炉芯;灶头本体的大头设有炉圈;灶头本体的倾斜面内侧设有可拆卸的陶瓷聚能板。
该节能灶灶头中的陶瓷聚能板可及时更换,并方便清理炉芯,使得,该节能灶灶头随时间的推移,热效率在合理范围内波动。有效的避免了,普通炉灶使用一段时间后,热效率大幅度降低的问题。起到了较好的节约能源、环保、降低经济成本的效果。
再者,炉芯到炉圈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为12~18cm。使用过程中,火焰的外层对待加热的器皿进行加热。
可以理解的是,火焰的外层,无色。外焰与空气的接触更充分,供氧气更充足,燃烧更完全,放出的热量较多,故温度更高。因此,具有提高该节能灶灶头的热效率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节能灶,包括助燃系统。助燃系统包括送气装置、与节能灶灶头连通的炉灶架、置于炉灶架背离节能灶灶头一端的送风装置;送风装置和送气装置均与炉灶架连通的。其中,送风装置和送气装置可以有效的保障该节能灶在使用过程中维持合理的风气比例。
避免了,普通炉灶在出厂时风气混合比是合理的,但随着使用延长炉体老化,风气比例越来越不合理的问题。从而进一步的避免了,能耗的增加,温度下降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健平,未经陈健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728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静音双旋预混炉头
- 下一篇:一种用于燃气灶的余热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