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热式燃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272080.7 | 申请日: | 2016-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7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 发明(设计)人: | 毛豆;杨海;陈文然;张垚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节能博实(湖北)环境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B01D53/02;B01D53/26;B01D46/02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邬丽明 |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 燃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烟气预处理功能的蓄热式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蓄热式燃烧炉(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RTO燃烧炉),几乎可以处理所有的烃类有机烟气及恶臭气体,它适用于不需要回收、浓度范围广、成分复杂的各种有机烟气处理。与传统的催化燃烧、直燃式方式相比较,RTO以其分解效率高、低运行、成本低等特点成为目前先进的燃烧处理方法之一。有机烟气在800℃以上高温下分解转化成H2O和CO2,氧化产生的高温净化气体流经蓄热陶瓷时,使陶瓷升温而“蓄热”,此“蓄热”用于后续进入烟气的预热,从而节约燃料,降低能耗。
以污泥碳化系统烟气为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烟气中含有硅氧烷,燃烧含硅氧烷的烟气会产生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会覆盖在RTO燃烧室内表面、蓄热陶瓷表面,形成沉积层,影响燃烧室内容积、工作压力及蓄热陶瓷传热性能等。另外,进入RTO的有机烟气,其浓度和含量都会有间歇性变化,导致RTO燃烧运行不稳定。而且,烟气中水汽量大、含尘量大,未经处理直接进入RTO会导致粉尘沉积在炉体内部及蜂窝蓄热陶瓷上,从而导致系统压力损失上升,对炉体造成致命的损害。
因此,提供一种创新的具有烟气预处理功能的蓄热式燃烧系统以解决上述实际问题很有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烟气预处理功能的蓄热式燃烧装置。该蓄热式燃烧装置通过冷凝、干燥处理降低烟气中含水量,降低烟气温度;通过缓冲装置以稳定进入蓄热式燃烧炉的烟气浓度,同时吸附去除烟气中的硅氧烷等不利气体;最终使烟气中的挥发性气体物质和粉尘、臭味等有害物质得到去除。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蓄热式燃烧装置,它包括按顺序依次连接的除尘器、冷凝器、干燥装置、缓冲装置、耐热引鼓风机、蓄热式燃烧炉及烟囱,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罐罐体及沿竖直方向均匀设置在所述缓冲罐罐体内的多层筛网,每层筛网上设置有硅氧烷吸附剂层,所述干燥装置排出的烟气从底端进入至所述缓冲罐罐体内并从顶端排出至所述耐热引鼓风机。
上述方案中,每层筛网上的网孔的尺寸相同。
上述方案中,每层筛网上的硅氧烷吸附剂层的厚度为50~100 mm。
上述方案中,所述缓冲罐罐体内的多层筛网为三层。
上述方案中,所述缓冲罐罐体内的多层筛网中相邻两层筛网的间隔距离为300~500 mm。
上述方案中,所述除尘器为袋式除尘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整个处理工艺,在燃烧处理工序前,对高温烟气进行了除尘、冷凝、脱水、缓冲、吸附等预处理工序,可有效提高燃烧炉的热转换效率,保证燃烧平稳进行;同时,也较大程度减少了高温烟气中含尘、不利气体对燃烧炉的不利影响。
2、具有吸附功能的缓冲装置具有集缓冲、吸附两种功能于一体的优点,且能够根据不同的有机烟气种类或处理量灵活调整具体设置参数。该种结构形式符合简单适用、经济合理的设计原则。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蓄热式燃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筛网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蓄热式燃烧装置,它包括按顺序依次连接的除尘器1、冷凝器2、干燥装置3、缓冲装置4、耐热引鼓风机5、蓄热式燃烧炉6及烟囱7。
缓冲装置4包括缓冲罐罐体41及沿竖直方向均匀设置在缓冲罐罐体41内的多层筛网42。在本实施例,筛网的层数为三层。每层筛网42上设置有硅氧烷吸附剂层。干燥装置3排出的烟气从底端进入至缓冲罐罐体41内并从顶端排出至耐热引鼓风机5。每层筛网42上的网孔的尺寸相同。每层筛网42上的硅氧烷吸附剂层的厚度为80 mm。缓冲罐罐体内的相邻两层筛网的间隔距离为500 mm。在本实施例中,除尘器1为袋式除尘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节能博实(湖北)环境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节能博实(湖北)环境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720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体混合助燃装置
- 下一篇:一体化旋转型蓄热式燃烧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