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扁形茶炒制自动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70819.0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607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石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昌县红旗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大***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扁形茶炒制 自动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与扁形茶加工的自动生产线有关。
背景技术
扁形茶是炒青绿茶的一种,在茶叶中有着重要地位。为解决传统手工炒制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近年来开发出了不少用于扁形茶炒制的单锅式自动炒制机和多锅连续式自动炒制机等多种样式的扁形茶炒制机以及杀青机、理条机等扁形茶炒制辅助设备,但是这些设备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还需要人工上料,人工占用还是比较大,生产效率仍然受到限制。在前述单机基础上发展出集合茶叶杀青、理条、炒制等工序的单锅连续式自动炒制机和组合杀青机、理条机、炒制机等工序设备而成的茶叶自动化生产线,如专利号为ZL201320278261.0的专利文件公开的单锅式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专利号为ZL201320856648.X的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扁形茶自动化加工成套设备,该设备虽然解决了手工炒制存在的劳动强度大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但茶叶加工工艺较为粗略,制成的茶叶颗粒较大,条形形状不佳,影响茶叶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扁形茶自动化加工成套设备加工加工出的茶叶成形不佳的缺陷,提供一种能提高茶叶成形品质的扁形茶炒制自动生产线。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扁形茶炒制自动生产线,包括根据扁形茶炒制工艺设置的茶叶炒制设备和将茶叶炒制设备相互联接的茶叶输送设备,茶叶炒制设备和茶叶输送设备都与中央控制装置连接,茶叶炒制设备包括均量投料机、滚筒杀青机、一号理条机、二号理条机和扁形茶联炒机,扁形茶联炒机为四个弧形炒锅依次径向联接形式,茶叶输送设备都为输送带回路提升形式的提升机,其特征是,所述扁形茶炒制自动生产线还包括用于茶叶预成形炒制的多台单锅式扁形茶炒制机、集料装置和投料小车,所有单锅式扁形茶炒制机呈直线排列并设置于所述一号理条机和所述二号理条机之间,单锅式扁形茶炒制机上方设有可以供投料小车滑移的滑轨,滑轨通过支架支撑安装,投料小车在滑轨上的运动轨迹起始端位于承接所述一号理条机的提升机的出口下方,投料小车上设置定位传感器,滑轨上对应各个单锅式扁形茶炒制机设置感应件,通过投料小车在滑轨上的来回移动和感应定位向各个单锅式扁形茶炒制机投料,投料小车包括料斗和支撑料斗在滑轨上移动的滚轮,滚轮由电机驱动旋转,料斗底部开口,开口处设置挡板,挡板由电机驱动翻转,实现开口的封闭和打开;所述集料装置包括水平回转的输送带和驱动输送带回转的电机,输送带位于所述单锅式扁形茶炒制机出料口下方,承接每个单锅式扁形茶炒制机预成形炒制而成的扁形茶毛坯,输送带与二号理条机之间设置所述的提升机,依次形成从青叶输送→杀青→理条→茶叶预成形炒制→中间理条→扁形茶成形炒制的多道加工工序自动化生产线;所述单锅式扁形茶炒制机、集料装置和投料小车都与中央控制装置连接,中央控制装置根据茶叶炒制设备的出料控制投料小车、集料装置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在茶叶成形炒制工序之前加入预成形炒制工序,形成从青叶输送→杀青→理条→茶叶预成形炒制→中间理条→扁形茶成形炒制的多道加工工序自动化生产线,可以使扁形茶的颗粒比之前更为缩小,使茶叶条状更为紧凑平直,提高了茶叶的品质; 2、通过设置多个单锅炒制机进行预成形炒制和按不同炒制时间、不同炒制温度分段炒制的多锅式联炒机成形炒制,控制简单,可以提高茶叶炒制效率,使茶叶产量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昌县红旗茶业有限公司,未经新昌县红旗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708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型茶叶烘干机
- 下一篇:一种通透式茶叶摇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