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卸尾卷吊车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69149.0 | 申请日: | 2016-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8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姜雨;王玉清;李学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9/00 | 分类号: | B66C19/00;B66C1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0632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卸尾卷 吊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卸尾卷吊车。
背景技术
1420mm电镀锡机组的原料一般带有套筒或者尾卷,为卸载尾卷和套筒,入口处对应设置有卸尾卷吊车(或称卸套筒吊车),在开卷机和尾卷斗之间移动工作。卸尾卷吊车移动的轨道上安装有电缆,且电缆很长很重,这就使得卸尾卷吊车在移动过程中容易夹住电缆。一旦电缆被夹住,可能造成短路,网络中断甚至设备机组停机等后果。由于卸尾卷吊车安装在距离地面4米的高空中,故维修难道大。
所以,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何避免卸尾卷吊车夹住电缆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卸尾卷吊车,用于减少电缆被卸尾卷吊车夹住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卸尾卷吊车,包括:
移动主体;
推线装置,设置在所述移动主体上;所述移动主体在第一轨道和低于所述第一轨道的第二轨道上移动时,所述推线装置对悬挂在所述第一轨道上的电缆产生一提拉力,以将所述电缆的最低端提拉至所述第二轨道之上。
可选的,所述推线装置连接在所述移动主体的外壳上。
可选的,所述推线装置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条形结构和第二条形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条形结构连接在所述外壳上,且所述第一条形结构与所述移动主体的移动方向一致;所述第二结构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以对所述电缆产生所述推力。
可选的,所述第一条形结构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角度为90°。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条形结构垂直连接,所述第二端连接在所述外壳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条形结构的长为50cm~100cm。
可选的,所述第一条形结构的厚为0.5cm~0.7cm。
可选的,所述第二条形结构的长为50cm~80cm。
可选的,所述第二条形结构的厚为0.5cm~1cm。
可选的,所述第一条形结构和所述第二条形结构的宽为3cm~5cm。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卸尾卷吊车的推线装置设置在移动主体上。移动主体在第一轨道和低于第一轨道的第二轨道上移动时,推线装置对悬挂在第一轨道上的电缆产生一提拉力提拉电缆,以使电缆的最低端高于第二轨道。由于电缆最低端高于第二轨道,所以移动主体移动经过时,电缆不易夹在移动主体和第二轨道之间。所以,减少了电缆被卸尾卷吊车夹住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设备机组和卸尾卷吊车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推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推线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卸尾卷吊车,用于减少电缆被卸尾卷吊车夹住的几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卸尾卷吊车的推线装置设置在移动主体上。移动主体在第一轨道和低于第一轨道的第二轨道上移动时,推线装置对悬挂在第一轨道上的电缆产生一提拉力提拉电缆,以使电缆的最低端高于第二轨道。由于电缆最低端高于第二轨道,所以移动主体移动经过时,电缆不易夹在移动主体和第二轨道之间。所以,减少了电缆被卸尾卷吊车夹住的几率。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请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卸尾卷吊车以及卸尾卷吊车所在设备机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中的卸尾卷吊车在图1中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移动。其中,第一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高于第二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电缆通过多个离散的固定点固定,每两个离散固定点之间的部分则悬挂于第一轨道。同时,在正常情况下,每个部分的最低端距离地面的高度低于第二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也即最低端在第二轨道之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691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市场营销教学专用模具
- 下一篇:一种计算机教学专用的便于拆卸的计算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