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臂输液用固定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69060.4 | 申请日: | 2016-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8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徐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F5/37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8 | 代理人: | 王挺,柯凯敏 |
地址: | 23001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臂 输液 固定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臂输液用固定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临床上,经常遇到输液对象为老年人、儿童或躁动患者的情况;由于这类病人神智不太清楚或者自我约束能力差,因此极易因肢体乱动而出现鼓针问题,严重影响输液操作的正常进行。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医院传统的做法是指派专人看护或者是用纸板和胶带将输液手臂直接固定。专人看护方式费时费力,同时由于看护者的自身精力影响也不可能全程紧盯看护。纸板和胶带的捆扎方式往往带来使用上的不舒适性,同时整个捆扎过程耗时较长,捆扎松紧度显然也难以把握。如何寻求一种结构合理而可靠的输液固定设备,能够针对患者的输液手臂,而实现高效而快速的手臂固定需求,为本领域近年来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前臂输液用固定器,其操作可靠性高,固定效果好,并同时具备极强的使用便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前臂输液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本固定器包括U型直槽状的托槽以及用于固定托槽的托撑底架,托槽的槽腔构成供患者前臂搁置的容纳腔,在托槽槽口处设置用于紧束固定患者前臂的固定带;所述托撑底架包括底架板,底架板水平向病床的其中一床侧处延伸并与该床侧处钢架固定,底架板上设置导向方向垂直病床长度方向的导轨,托槽槽底处布置滑块,所述滑块与导轨间构成滑轨导向配合;所述导轨沿垂直病床长度方向向外水平延伸并向下弯弧至床底处,从而形成导轨的“J”型轨道构造;滑块或导轨的其中之一处设置紧定螺钉孔,第一紧定螺钉穿过上述紧定螺钉孔从而使得滑块与导轨间构成紧定螺钉式固定配合关系。
所述底架板水平向病床的其中一床侧处延伸有悬臂,悬臂顶端布置卡口,卡口槽长平行病床长度方向且卡口的槽腔形状与病床床侧相应钢架外形轮廓彼此吻合;卡口处径向贯穿布置螺钉孔,第二紧定螺钉穿过该螺钉孔并与上述钢架间构成紧定螺钉式固定配合关系。
所述悬臂至少为两条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由导轨的内侧面处向底架板处延伸有用于衔接两者的连接筋。
固定带为魔术贴;在托槽的两槽壁处分别布置有两个贯穿孔;其中一个贯穿孔构成固定带的端部固定孔,另一个贯穿孔构成固定带的穿行固定孔;魔术贴毛面布置于固定带的顶端处且固定带的该顶端穿过上述穿行固定孔,再与位于固定带外侧带面处的魔术贴刺面间构成粘贴式固定配合;以上述两个贯穿孔及一条固定带构成一组束缚单元,所述束缚单元为两道以上且沿托槽槽长方向依序布置;
本固定架还包括用于遮盖托槽槽口的外覆罩;所述外覆罩由托槽的一侧槽壁处起,越过托槽槽口并固定于托槽的另一侧槽壁处;在外覆罩上开设有便于目视患者前臂输液部位的透明观察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抛弃了传统的非标准化的纸板配合医用胶带捆扎的方式,转而另辟蹊径的采用可标准化设计的U型托槽,配合具备导向功能的托撑底架,从而实现对于患者前臂位置的自动定位和强制固定目的。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托槽配合固定带,并以托撑底架为固定基体,从而实现容纳于托槽槽腔内的患者前臂的紧束固定目的,从而有效避免老年人、儿童或躁动患者的肢体乱动状况,以保证输液操作的稳定进行。另一方面,通过具备导向能力的底架板,以底架板上的导轨来调节托槽位置,进而实现针对不同患者前臂位置的自调节定位功能,最终确保患者输液时的使用舒适性。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采用了独特的“J”型轨道设计,在针对需长期输液患者时,不仅使得托槽能够在正常使用时可沿上层轨道而产生位置调节功能,同时还能在不用时,无需再拆卸本实用新型,转而拉动托槽沿导轨行进进而滑动至位于病床床底的下层轨道处,从而避免了重复拆装和对患者及周遭人员产生磕碰状况,病房的整体美观性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对底架板与病床的固定配合进行了进一步改进。从底架板处延伸处悬臂并设计卡口,以卡口卡嵌病床床侧钢架,从而既可以实现底架板与病床的固定目的,又能根据需要来实现底架板相对病床长度方向的纵向移动效果。通过底架板相对病床长度的方向纵向移动,搭配托槽相对导轨动作也即托槽相对病床长度方向的横向移动,从而实现了托槽在水平坐标系内的任意位置调节目的,这对于存在肢体差异的患者而言,显然能通过托槽的适应性调节而实现最优化和最舒适的前臂固定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未经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690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