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浮游生物采集网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68078.2 | 申请日: | 201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747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巢路;林锋;程南宁;朱雪诞;曹卉;陈煜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4/00 | 分类号: | A01D44/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31219 | 代理人: | 雷绍宁 |
地址: | 2004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游生物 采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中浮游生物的采样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杂质较多的水体的浮游生物采集网。
背景技术
浮游植物是水中悬浮生活的若干种藻类的总称。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是鱼类天然饵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浮游植物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的特性,可以观察环境中浮游植物的生存状态以达到环境监测的目的,并为养殖鱼类的合理投放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可以为水生态研究及利用提供有用的资料。
目前,公知的浮游植物采集网有浅水型浮游生物网、深水型浮游生物网、杆持式浮游生物网,以及13#、15#小型浮游生物网。现有的浮游生物网在采样过程中均无法避免采集到树叶、水面垃圾、浮叶植物等水面杂质,增加了浮游植物的采样难度,同时干扰水环境的分析过程,限制测定的准确度。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采样容易、能够应用于杂质较多的水体、采样测定准确度高的浮游生物采集网,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游生物采集网,包括手握杆、固定于所述手握杆一端的圈体,以及固定在圈体上的采集网;所述圈体的开口上还覆盖有过滤网,所述采集网的尾端敞口并由扎紧件扎紧而处于封闭状态。
优选地,所述圈体上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将所述采集网的头端以及过滤网固定在所述圈体上,并由紧固件紧固。
优选地,所述圈体为圆环形,所述圈体的外侧设有一螺帽或螺柱,并与所述手握杆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过滤网为2-5目的纱网。
优选地,所述采集网为50-150目的兜网。
可选地,所述手握杆由多个节段构成,相邻节段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手握杆由多个节段构成,相邻节段之间相互嵌套,构成伸缩结构。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浮游生物采集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结构简单、结实耐用、采样容易,能够对浮游植物进行准确采样,适用于杂质较多、状况复杂的水体,经济性好,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浮游生物采集网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浮游生物采集网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浮游生物采集网的喉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浮游生物采集网的固定套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手握杆
2 圈体
3 过滤网
4 采集网
5 扎紧件
6a固定套
6b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1.如图1、图2所示,一种浮游生物采集网,包括手握杆1、固定于所述手握杆一端的圈体2,以及固定在圈体上的采集网4。所述圈体的开口上还覆盖有过滤网3,所述采集网4的尾端敞口并由扎紧件5(比如喉箍5,参见图3)扎紧而处于封闭状态。
如图2、图4所示,所述圈体2上设有固定套6a,所述固定套6a的截面为开口朝下的“C”形,所述环形的固定套6a在圆周上还设有一让开安装手握杆1部位的开口。采集网4的头端、以及过滤网3的外边缘缠绕在所述圈体2上,固定套6a再套在所述圈体2上,再把紧固件6b(比如卡箍)紧固在固定套6a外部,从而将采集网4的头端、以及过滤网3的外边缘与圈体2固定在一起。为了保证采集网4、过滤网3与圈体2的固定效果,在未组装状态下,所述固定套6a的槽口内径比圈体2的截面直径稍小;为保证固定套6a与圈体2能顺利嵌套,所述固定套6a在材质上选用具有一定弹性形变能力的高韧度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680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