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恒压恒流充电老化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66851.1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1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邱水良;赵朝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旺达富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H02J7/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15 | 代理人: | 肖冬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恒压恒流 充电 老化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老化测试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恒压恒流充电老化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锂电池、蓄电池在许多用电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针对锂电池,蓄电池等负载的老化测试,现有技术却缺乏灵活性和效率,可操作性不强,比如现有技术对锂电池的充电老化测试,基本采用充电器进行对电池的充电,这样无法检测和实时监控记录电池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的变化,无法自动检测和判断电池是否不良;同时如果将在测试的锂电池更换为另一款额定充电电压不同的电池,往往需要更换另一款充电器来与新电池匹配,十分不方便且要大大增加购买充电器的成本和更换充电器的人工成本。针对电池老化测试领域的这些缺点,非常有必要设计一种适用范围广、自动化程度高、数据监测实时全面的恒压恒流充电老化测试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压恒流充电老化测试系统,能够随时根据需要改变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可通用于具有不同的额定充电电压或额定充电电流的产品,针对不同的充电产品,不需更换不同型号的充电器,减少设备成本并且方便实用,自动化程度高,数据监测实时全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恒压恒流充电老化测试系统,包括供电系统、上位机监控系统、PLC控制系统、充电供电系统及产品接口模块,
所述供电系统,用于为上位机监控系统提供AC工作电源;
上位机监控系统,用于设定不同的充电电压;
PLC控制系统,用于接收上位机监控系统发出的充电电压命令并将该充电电压命令发送给充电供电系统;
充电供电系统的输出端连接至产品接口模块的输入端,产品接口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充电负载,充电供电系统为充电负载提供设定的充电电压。
其中,该老化测试系统还包括恒压恒流充电控制模块和恒压DC电源模块,
一方面,所述恒压恒流充电控制模块通过RS232转RS485通信模块与上位机监控系统建立通信连接;另一方面,恒压恒流充电控制模块与产品接口模块相连,恒压恒流充电控制模块为充电负载提供恒压恒流的充电。
所述恒压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至供电系统的输出端,恒压DC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恒压恒流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恒压DC电源模块用于为恒压恒流充电控制模块提供DC工作电源。
其中,所述恒压恒流充电控制模块包括微控芯片单元、充电电流采集单元、充电电压采集单元和恒压恒流控制MOS管单元,
微控芯片单元是型号为STM8S003F3的芯片,STM8S003F3的芯片的PC4脚和PC3脚分别连接至上位机监控系统;PD2脚连接至充电电流采集单元,完成电流采集;UART1—RX脚连接至充电电压采集单元,完成充电电压采集;PC6脚连接至恒压恒流控制MOS管单元的输入端。
充电电流采集单元包括电阻R101、电阻R102、放大器U101和放大器U102;
充电电压采集单元包括电阻R2、电阻R3;
恒压恒流控制MOS管单元包括R109,C108和R110,C109以及R111,C110、运放U103A、电阻R113、电阻R115、电阻R116、MOS管Q101;
一方面:STM8S003F3芯片的PC6脚连接至电阻R109的一端,电阻R109的另一端连接至并联的电阻R110和电容C108的一端,电阻R110的另一端连接至并联的电阻R111和电容C109的一端,电阻R111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1110的一端及运放U103A同相输入端,电容C108、C109、C110的另一端接地,另一方面:充电电流信号经过电阻R113后连接至运放U103A的反相输入端,运放U103A的输出端经过串联的电阻R115、电阻R116后连接至MOS管Q101的栅极;
MOS管Q101的源极一方面连接至电阻R102后与放大器U101的输入端的3引脚连接,另一方面经过串联的取样电阻R126、电阻R127后连接至电阻R101后与放大器U101的输入端的2引脚连接,放大器U101的输出脚6脚连接至放大器U102的输入端3脚,放大器U102的输出脚6脚连接至STM8S003F3的芯片的PD2脚;
充电电压的正极经过电阻R2后一方面连接至STM8S003F3芯片的UART1—RX引脚,另一方面经过电阻R3后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旺达富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旺达富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668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