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鞋垫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65464.6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3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陈正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正盛 |
主分类号: | A43B17/02 | 分类号: | A43B17/02;A43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谢琼慧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鞋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垫,特别是涉及一种足弓支撑性佳的鞋垫。
背景技术
参阅图1,现有的鞋垫包含一足掌部1、一足跟部2,及一连接于该足跟部2与该足掌部1之间而用来支撑使用者的脚部足弓处的足弓段3。该足弓段3具有一足弓底壁31,及一沿该足弓底壁31的内侧缘向上延伸的足弓内侧壁32。
此种鞋垫一般是发泡材料(EVA)制成,而且,其底面是呈平面状,如此,为了配合使用者脚部的足弓处的内凹曲线弧度,该足弓段3的足弓底壁31需成型出更厚的厚度才能服贴于使用者脚部的足弓处,并产生适当的支撑性,造成此种鞋垫在该足弓段3之处要使用更多的发泡材料。然而,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受限于发泡材料的特性,该足弓段3的足弓底壁31往往仍会被压扁变形,而丧失弹性,以致于无法有效吸收使用者脚部在踩踏时所受到的反作用力。此外,该足弓段3的足弓内侧壁32受限于发泡材料的特性,支撑性并不佳,导致使用者的脚部在踩踏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朝内侧翻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性佳的鞋垫。
于是,本实用新型鞋垫包含主垫体,及一设置于该主垫体的支撑件。
该主垫体沿一长方向延伸,并包括一具有一足掌底面的足掌部、一具有一足跟底面的足跟部,及一连接于该足掌部与该足跟部之间的足弓段,该足弓段具有一足弓底面,及一与该足弓底面连接的足弓内侧面,该足弓底面具有一在该长方向上延伸的内侧边缘,及一在该长方向上延伸的外侧边缘,该足弓内侧面沿该足弓底面的内侧边缘向上延伸。
该支撑件设置于该足弓段,并包括一与该足弓底面连接的底支撑壁,及一与该足弓内侧面连接的内侧支撑壁,该底支撑壁具有一邻近于该足掌部的前端、一邻近于该足跟部的后端、一对应于该内侧边缘的内侧、一对应于该外侧边缘的外侧,及一壁底面,该壁底面沿该长方向从该后端朝该前端形成一朝上拱起的弧度,该壁底面的一最高点高于该足掌底面与该足跟底面,该内侧支撑壁从该底支撑壁的内侧朝上延伸出,该底支撑壁能定义出一与该内侧支撑壁连接的内侧区,及一与该内侧区连接的外侧区,该底支撑壁的内侧区与该内侧支撑壁的材质具有热固性复合纤维材料。
本实用新型鞋垫,该支撑件的底支撑壁是与该足弓段的足弓底面贴合,该支撑件的内侧支撑壁是与该足弓段的足弓内侧面贴合。
本实用新型鞋垫,该底支撑壁的内侧区与该内侧支撑壁是一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鞋垫,该底支撑壁的外侧区与该内侧区是一体连接,该外侧区的材质具有热固性复合纤维材料。
本实用新型鞋垫,还包含一设置于该足跟部的足跟底面的吸震层,该吸震层具有弹性。
本实用新型鞋垫,该足跟部还具有一形成于该足跟底面的凹槽,该吸震层是设置于该凹槽,该吸震层的材质是硅胶。
本实用新型鞋垫,该足弓段还具有一与该足弓底面连接且沿该外侧边缘向上延伸的足弓外侧面,该足弓外侧面是相对于该足弓内侧面,该支撑件还包括一与该足弓外侧面贴合的外侧支撑壁,该外侧支撑壁从该底支撑壁的外侧朝上延伸出。
本实用新型鞋垫,该外侧支撑壁与该底支撑壁的外侧区是一体连接,该外侧支撑壁的材质具有热固性复合纤维材料。
本实用新型鞋垫,还包含一设置于该主垫体与该支撑件之间的缓冲件,该缓冲件包括一连接于该足弓段的足弓底面与该支撑件的底支撑壁之间的底缓冲壁、一从该底缓冲壁的内侧朝上延伸出并连接于该足弓段的足弓内侧面与该支撑件的内侧支撑壁之间的内侧缓冲壁,及一沿该内侧缓冲壁的顶缘朝远离该足弓段的足弓内侧面的方向延伸并连接于该内侧支撑壁的顶缘的内侧凸缘壁,该缓冲件的材质是塑料。
本实用新型鞋垫,该支撑件的底支撑壁的外侧区与该缓冲件的底缓冲壁是一体连接,该外侧区的材质是塑料。
本实用新型之功效在于:在该主垫体的该足弓段设置该支撑件,以利用该支撑件的壁底面的弧度设计,来减少该足弓段的成型用料,再者,利用该支撑件的热固性复合纤维材料所具有的韧性,配合该支撑件的底壁面所形成的弧度,可对使用者脚部的足弓产生弹性支撑的作用,以辅助该主垫体去吸收使用者在踩踏时所受到的反作用力。此外,利用该支撑件的内侧支撑壁支撑该主垫体的足弓内侧壁,可防止使用者的脚部朝内侧翻。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鞋垫的一立体图;
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鞋垫的一第一实施例;
图3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4是沿图2中之线Ⅳ—Ⅳ的一剖视图;
图5是沿图4中之线Ⅴ—Ⅴ的一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正盛,未经陈正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654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