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灌肠防漏垫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265080.4 | 申请日: | 2016-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2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 发明(设计)人: | 胡艳红;胡盼;王秀薇;向勤;罗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3/02 | 分类号: | A61M3/02;A61F13/15 |
| 代理公司: | 重庆棱镜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22 | 代理人: | 周维锋 |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灌肠 防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灌肠防漏垫。
背景技术
灌肠为门诊治疗室的常规护理操作,指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灌肠能起到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清洁肠道、通气排便的作用。现在灌肠中存在的问题是:部分肛门松弛或肠道敏感的患者时常发生液体自肛门外流的情况,打湿衣裤,更有甚者会喷溅到操作者身上,一方面影响对医护人员的卫生健康,另一方面患者也自觉尴尬。为了解决灌肠时液体外泄的问题,一般采用成人纸尿布,但是必须要等灌肠完成后才能穿戴,由于成人尿布穿戴不方便,患者在灌肠完成后常来不及穿戴好就急于如厕,从而导致液体外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次性灌肠防漏垫,可防止灌肠时液体自肛门外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一次性灌肠防漏垫,包括正面的吸水层和位于背面的防水层,防漏垫的中部开有与肛门相对应的透孔,所述防水层上设有将透孔开闭的粘贴层,所述吸水层的周边具有与可粘贴在人体上的粘圈。
进一步地,所述吸水层上对应透孔周围设有与肛门周边相贴合的吸水圈。
进一步地,所述吸水层的尾部上方具有蝶状吸水条。
进一步地,所述吸水层上设有由透孔至蝶状吸水条延伸的脊状吸水条。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层内设有遇水可变色的变色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灌肠防漏垫,在为患者进行灌肠前,按照患者体位将臀部肛周范围全部包裹,灌肠管道经透孔插入直肠至合适深度,拔管后透孔外侧防水层粘合,本实用新型灌肠防漏垫能消除使用传统卫生纸或治疗单时液体外流、喷溅等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灌肠防漏垫,通过透孔周围的环形吸水圈将灌肠导管包裹,如有液体渗出,可沿环形吸水圈蔓延开,从而可以防止外泄,
3、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灌肠防漏垫,通过脊状吸水条贴紧臀裂,防止流出的粪水流入会阴;
4、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灌肠防漏垫,通过变色带的颜色指示,对于本身夹闭功能差大便失禁或肛门松弛的患者,尽可能对灌肠至变色带全部变色,从而提高灌肠效果;
5、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灌肠防漏垫,吸水层材质柔软,吸水圈和脊状吸水条设计贴合人体解剖位置,舒适性好,吸水层周围粘于皮肤上,方便操作,患者灌肠后行走时防漏垫整体不易移位,如厕前自行取脱防漏垫即可,不必担心行走时液体外漏打湿衣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灌肠防漏垫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灌肠防漏垫的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灌肠防漏垫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吸水层、2-防水层、3-透孔、4-粘贴层、5-粘圈、6-吸水圈、7-蝶状吸水条、8-脊状吸水条、9-变色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一次性灌肠防漏垫,长宽方向上呈葫芦状或者说是头部小尾部大的鸭梨状,防漏垫长为20~25cm、宽为10~15cm,在厚度方向上该一次性灌肠防漏垫包括正面的吸水层1和位于背面的防水层2,吸水层1为吸水材料制成以吸收液体,防水层2则防止液体外漏。防漏垫的中部开有与肛门相对应的透孔3,所述防水层2上设有将透孔3开闭的粘贴层4,所述吸水层1的周边具有与可粘贴在人体上的粘圈5。灌肠前,通过粘圈5将防漏垫贴于患者臀部,吸水层1正对臀部,透孔3与患者肛门相对,灌肠用的导管穿过透孔3后插入患者结肠内,然后开始灌肠,灌肠完成后,拔出导管,粘贴层粘贴在透孔3周围将透孔3封闭,使防漏垫整体处于防漏状态。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灌肠防漏垫,可紧贴肛周臀部皮肤,内部吸水层能吸收肛门外漏灌肠液,使用时只需粘贴在患者皮肤上即可,方便操作,患者灌肠后行走不易移位,如厕前自行取脱防漏垫即可,不必担心行走时液体外漏打湿衣裤,。
吸水层1上对应透孔3周围设有与肛门周边相贴合的吸水圈6,该吸水圈6与插入体内的导管接触,如有液体沿导管外壁向外渗出,吸水圈6可对导管外壁上的液体进行吸收,。
吸水层1的尾部(图1中下方为尾部、上方为头部)上方具有向上凸起的蝶状吸水条7,蝶状吸水条7的形状与吸水层1的尾部相近,蝶状吸水条7可以加强防漏垫在臀部上的固定,另外还可以防止液体流入会阴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650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