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下式LED灯条及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60754.1 | 申请日: | 2016-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7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侯宇;区伟能;姚述光;万垂铭;姜志荣;曾照明;肖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100 | 代理人: | 罗毅萍 |
地址: | 511458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下式 led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下式LED灯条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因具有功耗低、无辐射、可视面积大、画质精细、画面色彩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液晶显示器主要由液晶显示屏和背光模组构成,液晶显示屏中的液晶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改变其排列顺序,背光模组产生充足的亮度和均匀的光线透过液晶显示屏,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分子则改变透射光的光路,对光线进行调制,使得液晶显示器呈现图像画面。
一般来说,根据背光模组中背光源的位置不同,可将背光模组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背光源位于背光模组的底部,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一定空间距离的混光后,再进入液晶显示屏。现有直下式背光模组大多采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作为背光源,通常会将LED制作成直下式LED灯条或LED阵列,用于形成面光源。因此,直下式LED灯条作为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背光源,其发光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人在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如图1所示,现有的直下式LED灯条主要由基板1、LED灯珠2和LED透镜3组成,LED灯珠2安装在基板1上,LED透镜3罩设于LED灯珠1上方以改变LED灯珠1发出光线的光路,实现对LED光的扩散。其中,如图2所示,LED灯珠2包括LED芯片21、反光碗杯22和电极引脚23,LED芯片21安转于反光碗杯22底部,并通过金线24与电极引脚23连接,LED芯片21的四周包裹有硅胶层25,LED灯珠2的出光面涂覆有荧光粉层26。由于LED灯珠2的四周为硅胶层25,能阻止湿气和氧气从四周渗入LED灯珠2的内部,但是LED灯珠2的出光面为荧光粉层26,该荧光粉层26不具备阻湿阻氧的能力,若氧气从荧光粉层26渗入LED灯珠2内部,则会氧化反光碗杯22上的银层,使银层变黑而降低LED灯珠2的发光亮度,还会使金线24易受潮脱落而缩短LED灯珠2的寿命;并且,若荧光粉层26与氧气接触一定时间,则会被分解,影响LED灯珠2的光色。如图1~2所示,现有直下式LED灯条通常会在LED灯珠2的出光面与LED透镜3之间设置胶层100,用于对LED灯珠2中荧光粉层26进行密封,以实现阻湿阻氧。但是,因为LED灯珠2的荧光粉层26上粘有胶层100,使得LED灯珠2发出的光必须经过该胶层100才能进入LED透镜3中,胶层100会改变LED灯珠2发出光线的光路,这会严重影响LED灯条的光学品味,进而影响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直下式LED灯条及背光模组不仅能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和湿气渗入LED灯珠内部,防止氧气与LED灯珠中的荧光粉层接触,还能避免LED灯珠的出光面因被粘胶层污染而影响LED灯条的光学品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直下式LED灯条,包括:基板、安装在所述基板上的LED灯珠以及罩设在所述LED灯珠上的LED透镜;在所述LED透镜的入光面周围设有第一粘合层,用于密封所述LED灯珠的荧光粉层。
本实用新型的直下式LED灯条在LED透镜的入光面周围设置第一粘合层,该第一粘合层用于密封所述LED灯珠的荧光粉层,能阻止氧气与LED灯珠荧光粉层接触,避免LED灯珠的荧光粉层被分解,同时,还能防止氧气和湿气渗透到LED灯珠的内部;另外,由于第一粘合层设置在LED透镜的入光面周围,使得第一粘合层不会污染LED透镜的入光面,经LED灯珠的出光面发射出的光可直接进入LED透镜的入光面,可有效提升LED灯条的光学品味。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LED透镜通过所述第一粘合层与所述LED灯珠出光面上的硅胶层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粘合层呈连续状。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LED灯珠出光面与所述LED透镜入光面的中央相对。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粘合层呈内圆外方的环形。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粘合层在所述硅胶层上的覆盖面积占所述LED透镜的入光面周围面积的10%~80%。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粘合层为硅胶层、环氧树脂层和聚硅氮烷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第一粘合层的透湿率小于15(g/m224h)、透氧率小于400(cc/m224h)。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粘合层的硬度大于60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607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