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喉返神经监测气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60487.8 | 申请日: | 2016-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8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伍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伍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B5/049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62 | 代理人: | 周春洪 |
地址: | 20023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神经 监测 气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甲状腺疾病的手术和头颈部肿瘤的手术的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喉返神经监测气管。
背景技术
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x-geal nerve,RLN)损伤是甲状腺手术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该类手术导致的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为2%~17%。因此,寻找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并避免该损伤就十分重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Flisberg首先在手术中使用肌电图描记法(electromyography,EMG)来监测和识别喉返神经,从而更有效地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率。肌电图原理为:将生物刺激电极和表面电极作为引导,当神经对电刺激的反应发生变化时,其支配的肌肉运动就产生生物电活动,通过一定仪器的放大、显示、监听、摄影等步骤,从而显示出相应的肌电图波。即将表面肌电图电极与气管导管一同放置于声带处,另一神经刺激针状电极用来寻找喉返神经。当寻找到喉返神经时,后者受到电流刺激反应很强,使其支配的肌肉强烈收缩产生振动,肌肉表面的电极同步记录下喉肌的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此时术者可观察到一定的肌电图波形并监听到特别的预警声音,从而实现术中监测识别喉返神经。
根据我国每年甲状腺手术量估计,大约有3万人需要甲状腺手术时喉返神经的检测。对减少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预防严重并发症尤其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甲状腺手术中特别是甲状腺全切除手术中广泛推广应用。
但在实际运用中,也发现其存在一些问题。Chan等在其文章中指出,他们在171例甲状腺手术中使用该方法,发现在预测喉返神经是否受损时,神经探测仪的灵敏度为53%,特异性为94%,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
现有的技术有几大不足:1、因为电极脱出而记录不到反应,从而显示假阴性的结果;人为对结果的曲解也可能导致假阳性的结果。2、研究结果还表明,由于导管周围电极不足,在不少临床病例中出现了麻醉医师插管时和手术医师分别控制电极时,和声带接触不够,需要反复反复调整管子的方向,这在手术中容易造成危及患者生命的情况。3、该导管硬度较大,电极钢丝裸露在外,给带来一些副作用,如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声带血肿时常可见。
中国专利文献CN104955389A公开了一种用于监测患者的喉部肌肉的EMG信号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具有外部表面和两个腔的支气管内导管用于提供换气。导电油墨电极被形成在该支气管内导管的外部表面上。该导电油墨电极被配置为当该支气管内导管被置于患者的气管中时接收来自该喉部肌肉的EMG信号。至少一个导体被耦合至该导电油墨电极并且被配置为将由该导电油墨电极接收的EMG信号传送到处理装置。中国专利文献CN102762251A公开了一种用于监测患者喉肌的EMG信号的设备,包括具有外表面的气管内导管。导电墨水电极形成在气管内导管的外表面上。当气管内导管放置在患者的气管内时,导电墨水电极构造成接收来自喉肌的EMG信号。至少一个导体联接于导电墨水电极,并且构造成将由导电墨水电极所接收的EMG信号传送至处理设备。但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喉返神经监测气管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喉返神经监测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伍波,未经伍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604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打印硒鼓用焊接出粉刀
- 下一篇:继电器动作时间测试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