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稚鲵培育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260289.1 | 申请日: | 2016-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605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 发明(设计)人: | 姚俊杰;陆敬波;王秀龙;熊伟;周章;吴俣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 | 代理人: | 李龙,程新敏 |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培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稚鲵的培育装置,属于特种水产经济动物养殖领域。
背景技术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属于我国特有物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起源于3.5亿年前的泥盆纪时期,素有“活化石”之称,具有很高的科研、营养、食用及药用价值。
随着大鲵人工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鲵苗种的需求迅速飙升,稚鲵的培育技术亦成了养殖者最大的技术瓶颈。每年的秋冬季节,是所有大鲵养殖者所向往的时段,大鲵亲鲵产卵孵化后,紧接着就是稚鲵的培育。稚鲵的培育关系着养殖者一年的心血和大鲵产业的发展前程,传统培育方法是直接将稚鲵放进幼苗培育池中培育,其结构也是砖混结构,这种培育方式不仅存在如易留死角、池子清扫不便(经常碰到稚鲵,易受伤)、池水交换不佳等缺陷,而且稚鲵成活率低,无形中给养殖者带来了损失,甚至颗粒无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稚鲵培育池,有效解决培育过程中水质的保持、溶解氧的提升、污物的清理、稚鲵成活率以及人工操作省时方便等问题,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稚鲵培育池,包括培育池本体,培育池本体的池底为倾斜式结构,池底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槽,排水槽上铺设有筛网,排水槽上连通有引出至培育池本体外部的排水管,培育池本体内还引入有进水管,进水管位于池面上方,进水管上设置有调节开关,培育池本体内还设置有培育篮。
前述稚鲵培育池中,培育篮为直径25cm的圆形塑料篮子,培育篮的四周分布设置有泡沫块,以保证培育篮能平整的浮在水面上,泡沫块的一般用量为4块,泡沫块与培育篮上部平齐;
前述稚鲵培育池中,所述排水槽与排水管为一体式结构,排水槽为排水管的一端沿其纵向削去一半而成,排水管伸出培育池本体外5cm,并连接有用于调节水位的直角弯管;
前述稚鲵培育池中,培育池本体为砖混结构水槽,其四周内壁铺设有白色瓷砖;
前述稚鲵培育池中,培育池本体的规格为长550cm,宽40cm,高110cm,池壁厚15cm,池底倾斜上端距培育池本体底部的高度为80cm,池底倾斜下端距培育池本体底部的高度为70cm。
利用上述稚鲵培育池进行稚鲵培育的方法,步骤如下:
向建好的稚鲵培育池内放水,浸泡两周后,使用1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对培育池本体的内部及培育篮进行消毒,将培育篮放入培育池本体中,使培育篮布满培育池本体内液面的85-95%,进水管的下方放置1-2个空的培育篮,以保证装有稚鲵的篮子不被水直接冲击;
将孵化后的稚鲵从孵化槽中轻轻转入培育篮中进行培育,培育数量为每个培育篮中50尾;在培育过程中,定期用摇蚊幼虫在晚上八点钟进行饲喂,次日早晨清理培育设施中未摄食的饵料,每两天对培育池进行清扫;培育大鲵苗长成10cm个体时,将大鲵苗转入苗种培育池中进行培育。
前述培育方法中,培育篮布满培育池本体内液面的93%;
培育池清扫的具体做法是:将培育篮取出,放在培育池壁上,打开排水管上的直角弯管,并清扫池中污物,随后打开进水管上的调节开关,待池中污物冲走后将培育篮放入培育池本体中,调节进排水至池内水量适中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培育池及培育方法使得稚鲵的成活率从60%提高到97%,有效地解决了培育过程中水质的保持、溶解氧的提升、污物的清理等问题;且价格低廉,操作简单,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便于稚鲵的工厂化培育,易于推广,经济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所述稚鲵培育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培育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稚鲵培育池,包括培育池本体1,培育池本体1的池底11为倾斜式结构,池底11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槽12,排水槽12上铺设有筛网2,排水槽12上连通有引出至培育池本体1外部的排水管3,培育池本体1内还引入有进水管4,进水管4位于池面上方,进水管4上设置有调节开关5,培育池本体1内还设置有培育篮6,培育篮6为直径25cm的圆形塑料篮子,培育篮6的四周分布设置有泡沫块7,所述排水槽与排水管为一体式结构,排水槽为排水管的一端沿其纵向削去一半而成,排水管3伸出培育池本体1外5cm,并连接有用于调节水位的直角弯管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602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陆两用智能蟾蜍喂食机
- 下一篇:一种烟蚜饲养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