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全车型汽车防护罩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57547.0 | 申请日: | 201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5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桂林;王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桂林;王文杰 |
主分类号: | B60J11/04 | 分类号: | B60J11/04;B60Q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44242 | 代理人: | 冯筠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车型 汽车 防护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防护设备,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多功能的全车型汽车防护罩。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已经成为民众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在车辆的数量日益膨胀的同时,汽车的养护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大多数车子平时的停车环境都是在室外,环境因素对车子的影响很大。不做防护或者防护措施不妥当,车子的寿命可能会大大的缩短。
现在市场上的汽车防护设备,大多数都是要么依照太阳伞原理进行简单的遮阳,防护效果有限。防护罩的尺寸也是个问题,占用空间较大,不方便携带和移动,如现有的移动车库;有些体积较小,不能将全车覆盖,防护效果非常有限。还有就是有些防护罩紧贴车身,容易划伤车体,且达不到隔热保温的作用,如现有的车衣。有些固定装置不合理容易被风雨吹落;有些没有防盗装置,容易失窃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功能全车型汽车防护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全车型汽车防护罩,它包括固定架,及缝合于固定架上的罩体,所述固定架由若干根支撑杆组成;所述罩体两侧设有通风口;所述支撑杆的材质为记忆材料;所述支撑杆末端通过设有的联接件与车体固定联接,且固定架与车体之间还形成有隔离空间。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固定架设有用于调节隔离空间的调节装置;所述支撑杆设于调节装置外周,呈辐射状;所述支撑杆为伸缩杆,末端设有所述联接件。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与支撑杆联接的固定座,套合于固定座内壁的第一伸缩杆,及套合于第一伸缩杆内壁的第二伸缩杆;所述固定座、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于相应的位置设有径向的锁紧孔;所述锁紧孔设有锁紧销。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杆一端设有卡接凹孔,另一端设有与卡接凹孔匹配的卡接头,且多个支撑杆汇接处设有多通接头;所述若干个支撑杆首尾联接,并通过联接件固定于车体上,形成弧形固定架,以使固定架与车体之间形成隔离空间。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联接件设有弧形部;所述弧形部卡接于车体的轮毂上。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罩体包括表层、中层及内层;所述表层为铝膜;所述中层为银胶布;所述内层为水刺棉。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杆的材质为碳素纤维或记忆金属。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还包括防盗装置;所述防盗装置设有三维动感传感器;所述三维动感传感器与车体报警系统电性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隔离空间的距离大于30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上述多功能全车型汽车防护罩,与传统车衣相比,由于采用了记忆材料做的支撑杆,多层特殊材料做成的罩体,使防护罩和车身之间有一定距离的间隔,大大提高了通风、防水、防晒、隔热等功能;和一般的移动车库相比具有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携带性强;由于易携带、易搭建的特点,可以作为旅行帐篷使用;罩体也可以作为广告载体。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全车型汽车防护罩具体实施例的带调节装置的固定架与车体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全车型汽车防护罩具体实施例的带调节装置的固定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全车型汽车防护罩具体实施例的伸缩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全车型汽车防护罩具体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全车型汽车防护罩具体实施例的自动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全车型汽车防护罩具体实施例的防护罩与车体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全车型汽车防护罩具体实施例的固定架与车体安装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全车型汽车防护罩具体实施例的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全车型汽车防护罩具体实施例的支撑杆的相互装配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全车型汽车防护罩具体实施例的多通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全车型汽车防护罩具体实施例的联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全车型汽车防护罩具体实施例的罩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固定架 11支撑杆
111 卡接凹孔 112 卡接头
113 多通接头 12联接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桂林;王文杰,未经刘桂林;王文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575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背门门洞密封条结构
- 下一篇:一种汽车电机悬置横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