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静电笔式点火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56511.0 | 申请日: | 201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10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池相相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安市伟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8/12 | 分类号: | H01F38/12;H01F27/02;H01F27/36;H01F27/22;F02P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41 | 代理人: | 薛辉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点火 线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静电的笔式点火线圈。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生产的点火线圈普遍是需要高压线连接的干式点火线圈,干式点火线圈又分为多头干式点火线圈和单头干式点火线圈。其中多头干式点火线圈主要用于无分电器点火系统,需要高压线的连接,有很大的能量损耗;另外,多头干式点火线圈同时负责向几个缸点火,只要其中 1 个线圈损坏就会造成整只线圈报废,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单头干式点火线圈包括插座、外壳、铁芯、点火模块及绕组等。一般插座、铁芯、点火模块及绕组由外壳包裹住,在汽车行驶或震动的过程中以及产生颤动,导致接触不良,其主要原因就是结构不紧凑,而在点火的瞬间会出现高压电,这些高压电产生的同时会产生静电,这些静电会对人体产生危险,因此需要将这些静电安全导出,不然会使点火线圈漏电危及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壳体内部结构的安装紧凑以及使静电安全导出的防静电笔式点火线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静电笔式点火线圈,包括壳体、绕组组件、高压端子、电源插头以及点火模块,所述的电源插头与所述的点火模块相连成一体,所述的壳体包裹所述电源插头和所述点火模块,在所述的壳体外周面上设有卡箍,该卡箍的位置与所述点火模块位置相对应,在所述的壳体上设有安装衬套,所述的安装衬套中穿插有螺栓,所述的电源插头中的插片连接有接地片,该接地片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的螺栓上。
所述的点火模块上还设有散热片,所述的壳体外周面设有散热开口槽,所述的散热片设置在所述的散热开口槽中。
所述的安装衬套呈圆管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电源插头和点火模块相连成一体后,通过壳体包裹住,并在壳体的外周面上通过卡箍扎紧,使得点火模块和电源插口在壳体中放置的结构更加紧凑和可靠,有效防止在因颤动而接触不良,电源插头上连接的接地片套设在螺栓上,使得启动产生的静电安全导出,有效提高点火线圈使用的安全性,这样便实现了可使壳体内部结构的安装紧凑以及使静电安全导出的技术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静电笔式点火线圈,包括壳体1、绕组组件2、高压端子3、电源插头4以及点火模块5,壳体1上设有与高压端子3相对应的高压头套12,电源插头4与点火模块5相连成一体,绕组组件2和高压端子3配合连接,绕组组件2通过线圈与点火模块5连接,壳体1包裹电源插头4和点火模块5,在壳体1外周面上设有卡箍6,该卡箍6的位置与点火模块5位置相对应,在壳体1上设有安装衬套7,安装衬套7中穿插有螺栓,电源插头4中的插片连接有接地片8,该接地片8的一端套设在螺栓上。
点火模块5上还设有散热片10,壳体1外周面设有散热开口槽11,散热片10设置在散热开口槽11中。通过该散热片10,使得产生的热量可更快的散发,保证点火模块5的使用性能,提高点火模块5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安装衬套7呈圆管状。这样使得壳体1的安装更加可靠,以及进一步提高静电导出的安全性。
实施例中,电源插头4和点火模块5相连成一体后,通过壳体1包裹住,并在壳体1的外周面上通过卡箍6扎紧,使得点火模块5和电源插口在壳体1中放置的结构更加紧凑和可靠,有效防止在因颤动而接触不良,电源插头4上连接的接地片8套设在螺栓上,使得启动产生的静电安全导出,有效提高点火线圈使用的安全性,这样便实现了可使壳体内部结构的安装紧凑以及使静电安全导出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安市伟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瑞安市伟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565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