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多层保温室蓄热罐与热网间接连接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255085.9 | 申请日: | 2016-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69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 发明(设计)人: | 常立宏;奚守谱;米贵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富拉尔基发电厂 |
| 主分类号: | F24D11/00 | 分类号: | F24D11/00;F24D19/00;F24D19/10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 | 代理人: | 高志光 |
| 地址: | 161041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多层 温室 蓄热 间接 连接 系统 | ||
1.一种采用多层保温室蓄热罐与热网间接连接系统,它包括蓄热罐(1)、第一热水管(2)、第二热水管(3)、第一冷水管(4)、第二冷水管(5)、热网供水管(6)及热网回水管(7),其特征在于:
它还包括换热器(8),蓄热罐(1)内的热水布水盘(1-1)通过第一热水管(2)与换热器(8)连通,蓄热罐(1)内的冷水布水盘(1-2)通过第一冷水管(4)与换热器(8)连通,热网供水管(6)通过第二热水管(3)与换热器(8)连通,热网回水管(7)通过第二冷水管(5)与换热器(8)连通,所述蓄热罐(1)的罐体为多层保温结构,所述蓄热罐(1)的罐体包括外壳体(1-3)、保温板层(1-4)、内壳体(1-5)及底座(1-6),保温板层(1-4)位于外壳体(1-3)与内壳体(1-5)之间,并且,外壳体(1-3)与保温板层(1-4)之间形成第一保温室(1-34),内壳体(1-5)与保温板层(1-4)之间形成第二保温室(1-45),底座(1-6)为圆盘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多层保温室蓄热罐与热网间接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冷水管(4)上还设置有冷水循环控制组件(9),所述冷水循环控制组件(9)包括第一控制阀门(9-1)及第二控制阀门(9-2),第一控制阀门(9-1)与第二控制阀门(9-2)并联设置在第一冷水管(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多层保温室蓄热罐与热网间接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循环控制组件(9)还包括第一水泵(9-3)及第二水泵(9-4),第一水泵(9-3)与第一控制阀门(9-1)串联,第二水泵(9-4)与第二控制阀门(9-2)串联,第一水泵(9-3)的进水口与蓄热罐(1)连接,第一水泵(9-3)的出水口与第一控制阀门(9-1)连接,第二水泵(9-4)的进水口与换热器(8)连通,第二水泵(9-4)的出水口与第二控制阀门(9-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采用多层保温室蓄热罐与热网间接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热水管(3)及第二冷水管(5)上分别设置有电动调节阀(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采用多层保温室蓄热罐与热网间接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热水管(3)上还设置有第三水泵(11),所述第三水泵(11)与第二热水管(3上)的电动调节阀(10)并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5所述的一种采用多层保温室蓄热罐与热网间接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布水盘(1-2)包括中心存水箱(1-21)、支座(1-22)及若干分水管(1-23),若干分水管(1-23)水平且均布设置在中心存水箱(1-21)的周围,每个分水管(1-23)的一端均与中心存水箱(1-21)连通,每个分水管(1-23)的另一端均密封设置,每个分水管(1-23)的底部均通过支座(1-22)与中心存水箱(1-21)固接,中心存水箱(1-21)的下端面加工有中心进水口(1-24),每个分水管(1-23)的顶部加工有若干喷嘴(1-25),热水布水盘(1-1)与冷水布水盘(1-2)结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采用多层保温室蓄热罐与热网间接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蓄热罐(1)的容积为8000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富拉尔基发电厂,未经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富拉尔基发电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5508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合型多能源采暖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带有多层保温室的蓄热罐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