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力秤的组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55079.3 | 申请日: | 201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24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李银军;姚飞;邓永强;杨洪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03 | 分类号: | G01G19/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技术和动态称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应力秤的组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动态称重的常用称重测量方法是通过压力传感器、应变传感器等对秤体的支撑力或者应变进行测量,其本质均是对应变的测量。随着计重收费、超载治理等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应变测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应变测量主要是通过惠斯通电桥测量应变计电阻的变化来测量秤体应变的,一般是附加精密电阻将其组成1/4桥、1/2桥和全桥等方式,这样就增加了测量成本。此外,为消除温度、湿度和其他外界环境干扰产生的应变示数漂移,一般增加补偿块对示数漂移进行补偿,但是这样不仅增加了组桥方式的复杂性,而且造成了应变计和精密电阻的浪费,不能充分利用应变计进行测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力秤的组桥装置,该装置在降低测量成本、简化组桥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应变计测量秤体应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称重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力秤的组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秤主要包括应变区、固结区、支撑结构和应变片对,其中固结区与支撑结构相连且位于应变区的两侧,用于固定支承应变区并保证其悬空,应变片对设置在应变区底部中心线上,用于测量车辆行驶过程中应变区的形变;
所述组桥装置设置在固结区的下方且与不同应变区的应变片对相连,主要包括电路组桥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其中电路组桥单元是将不同应变区的应变片对组成惠斯通电桥,且应变片对中的两个应变片设置在电桥的相对两臂上,并将其输出量传送给数据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是通过传输量的正负判断车轮沿行驶方向位置,根据传输量值的大小和称重增益计算车轮重量;
进一步的,所述组桥装置中电路组桥单元所采用的两个应变区上的应变片对不能被同时碾压到,即组桥的两个应变区相隔较远,同时刻车轮只碾压到一个应变区,只有一个应变区上的应变片对发生形变。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组桥单元设置在应力秤固结区的中心位置,减少车辆反复碾压造成的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应力秤中应变片对中的两个应变片相邻设置,且贴装方向完全相同,保证电路组桥单元输出的是同位置同方向上应变的变化。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包括信号处理模块、模数转换模块和重量计算模块。
采用上述装置后,安装在每条应变区内的应变片对在组桥后,既能在车辆碾压另一应变对所在应变区时充当精密电阻,又能在车辆碾压到所在应变区时测量应变区的应变,这样减少了精密电阻和补偿块的使用,降低测量成本,同时简化组桥方式,同时还通过多排应变区的多次测量提高称重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组桥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a)是应力秤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包括应变区、固结区、应变片和支撑结构,其中支撑结构在固结区的正下方,与固结区固结相连,并位于应变区的两侧,用于支撑固定应变区,应变片分布在应变区底面中心线上,用于测量应变区的形变量,且应变片的装贴方式和排布密度根据实际测量需要而定。
图1(b)是一种应力秤的组桥方式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到该应力秤至少有两排应变区,如应变区1和应变区2,不同应变区上的两个应变片对通过电路组桥单元进行组桥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将两个应变片紧邻设置形成一个应变片对,且贴装方向完全相同,如应变片对(1A,1B)和应变片对(2A,2B),各应变片对等间隔地分布在应变区的中心线上,保证电路组桥单元输出的是同位置同方向上应变的变化。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组桥的两应变片对所在的两个应变区要有一定距离,保证车轮不能同时碾压到两个应变区,即车轮只碾压到一个应变区,只有一个应变区上的应变片对发生形变,而另一个应变片的此时充当补偿电路,而当车轮碾压到后一个应变区时,前一个应变区的应变片对充当补偿电路,消除外界环境如温度、湿度等影响,这样电桥输出量仅与所碾压到的应变区变形有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550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