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母扣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53659.9 | 申请日: | 201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4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吴朝旭;庄君钰;黄新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狮市龙翔五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4B1/08 | 分类号: | A44B1/08;A44B1/18;A44B1/0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21 | 代理人: | 廖仲禧 |
地址: | 362799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纽扣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新型母扣组件。
背景技术
四合扣是将两衣襟连接在一起而常用的连接工具,其主要起到扣合连接作用。通常四合扣从上至下分为扣面、扣壳、扣珠、扣脚四个部件,其中扣面和扣壳组合为母扣的两个组件,母扣中间设有扣槽,扣槽边上设有两根平行或圆形的弹簧;扣珠和扣脚组合为公扣的两个组件,公扣中间突出有一扣珠,该扣珠按入母扣的扣槽中后被弹簧夹紧,从而实现连接作用。
目前针对四合扣的结构设计中,着重考虑的只是公扣与母扣间的连接性能问题,而对于母扣、公扣各自两个组件间的连接性能未作过多的考究,然后在实践中,经常会发生由于母扣或者公扣的各自两个组件间由于结合力不够稳定、牢固而导致纽扣损坏问题。
鉴于此,本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发明一种新型扣组件及四合扣(参见专利号201520628111.7),解决母扣和公扣各自结合力的问题。其中,母扣组件(扣壳)由多个(5个)配件组装而成,在机台生产中,将该多个配件分别依序一一组装,最后再铆合一体。多个配件的最中间的一至两个部件容易出现晃动问题,以此影响产品品质。多个配件一一组装需要相应的多道组装步骤,在实践中,由于配件尺寸小且配件种数多,生产中发生配件缺失、配件重叠、未精准对位等问题而造成卡料卡机的概率也大大提升,而且前面卡料会导致后面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一同卡料,给生产带来极大的不便和麻烦,效率低,影响生产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母扣组件,结构稳定,避免出现晃动、错位、不稳等问题,产品品质优异。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母扣组件,包括扣壳和依次装配于该扣壳内的铜圈、扣底、扣片及扣卡;扣壳、铜圈及扣底间构成有母扣组件的扣槽,扣片和扣卡间构成有母扣组件的连接槽;铜圈、扣底、扣片及扣卡中的任相邻两部件或者相邻三部件一体设置构成为一体式配件。
所述扣片和扣卡一体设置构成为一体式配件,该一体式配件稳固装配于扣底和扣壳之间。
所述扣片和扣卡采用铆合方式一体设置。
所述扣卡形成有包围扣片的护边,该护边的整体或者部分往内折弯以对扣片作一体铆合。
所述护边的连接端处往内凹陷,则护边的外侧构成有供扣壳铆合的凹环部;护边的内侧构成有凸环部,扣片的对应位置设有倾斜抵靠在凸环部上的圆锥面。
所述扣底具有往扣片一侧凸出的凸台,扣片具有匹配搭置在凸台的凹槽。
一种新型母扣组件的生产工艺,母扣组件包括扣壳和依次装配于该扣壳内的铜圈、扣底、扣片及扣卡;生产工艺步骤如下:
1)先将铜圈、扣底、扣片及扣卡中的任相邻两部件或者相邻三部件一体组装,构成一体式配件;
2)将步骤1)中的一体式配件,以及剩下的部件依序适配装于扣壳内,构成装配好的半成品;
3)将步骤2)中的半成品进行最后铆制,即得本新型母扣组件。
所述步骤1)中,将扣片和扣卡一体组装,构成为一体式配件;对应步骤2)中,将铜圈、扣底及一体式配件依序适配装于扣壳内,构成装配好的半成品。
所述扣片和扣卡采用铆合方式一体组装。
所述扣卡形成有护边,该护边包围扣片并且该护边的整体或者部分往内折弯以对扣片作一体铆合。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案一种新型母扣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母扣组件,将铜圈、扣底、扣片及扣卡中的任相邻两部件或者相邻三部件一体设置构成为一体式配件,如此母扣组件的扣壳内的配件结构稳定,避免出现晃动、错位、不稳等问题,产品品质优异。再有,对应生产工艺中分两步式组装,先制作一体式配件,再将剩余部件及一体式部件依序组装并铆制,如此第二步制造中多个配件依序组装无需相应的多道组装步骤,即减少了组装步骤,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中发生配件缺失、配件重叠、未精准对位等问题,降低生产中卡料卡机的几率,最终两步式生产不仅不会降低生产,反而给生产带来极大的便利,带来生产效率高,生产效益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母扣组件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母扣组件的分解图。
标号说明
扣壳 1 铜圈 2
扣底 3 凸台 31
扣片 4 凹槽 41
圆锥面 42扣卡 5
护边 51铆部 511
凹环部 513 凸环部 512
扣槽 6 连接槽 7。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狮市龙翔五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石狮市龙翔五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536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