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膜双网棚光伏组件支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52125.4 | 申请日: | 2016-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11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田强龙;董焰;王宝营;李庆伟;郭磊;孙旭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昌盛日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20/20 | 分类号: | H02S20/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23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膜双网棚光伏 组件 支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农业大棚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膜双网棚光伏组件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农业就是将太阳能发电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种植、养殖、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提供等领域的一种新型农业。光伏农业符合生物链关系和生物最佳生产原料能量系统要求,遵循农产品生产规律并创新物质和能量转换技术,以达到智能补光、补水及调温的目的,而其产出的农产品将比现有方式生产的产品更安全、更营养、更多产。相较于传统农业而言,光伏农业是一场实现农场变工厂、田间变车间的生产方式变革。将是解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长期困境的发动机,是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的必然选择,也是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时势所趋。
大棚里使用的光伏支架为单纯立柱加斜梁,上铺钢檩条,檩条上用压块固定光伏组件。由于檩条是刚性的,不利于大风气候条件下组件的变形。且檩条的成本也很高。因此,提供一种新型的成本低廉的光伏支架,以期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增强支架弹性,提高组件的抗风性能,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性较高、抗风性能优良的双膜双网棚光伏组件支撑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膜双网棚光伏组件支撑系统,包括双膜双网棚以及呈东西向延伸的多个支撑柱组件,每个支撑柱组件为两根南北向固定的立柱,立柱上固定有呈南北向设置的、连接立柱顶部的斜梁,所述双膜双网棚位于斜梁下且被立柱包围;所述双膜双网棚光伏组件支撑系统还包括拉索,所述拉索贯穿各个斜梁后斜拉入地下锚固。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光伏组件固定在拉索上,通过张拉拉索,使光伏组件的支撑系统更加富有弹性,进而能够适用于大风环境中。
进一步的,所述斜梁顶部固定有两端开口的方管,方管顶部设有供拉索穿过的绳夹。方管两端开口便于安装固定绳夹,该种固定方式一方面能够将拉索进行相对固定,拉索之间不会互相缠绕在一起,利益方面能够便利拉索张紧,同时,方管的设置,能够便于绳夹的维护,例如在绳夹无法使用时便于拆卸更换。
进一步的,为增强钢架平面内的稳定性,所述斜梁两端与立柱之间设有斜撑。
进一步的,所述拉索为柔性拉索,优选为钢绞线、钢丝绳、钢丝束、圆钢筋或带状的薄钢板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优选的,所述立柱为钢柱,且为可伸缩立柱;优选的,所述斜梁为钢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光伏组件的支架富有弹性,能够提高组件的抗风性能,尤其适用于大风气候条件下。
(2)适用范围广泛,悬索结构具有节省材料、施工快捷、适应多样化的建筑造型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各类大跨度的双膜双网棚。
(3)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能够减少立柱的数量,减少钢材的使用量,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柱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拉索与横梁连接处局部放大图;
其中,1-拉索;2-光伏组件;3-双膜双网棚拱架;4-立柱;5-斜梁;6-斜撑;7-方管;8-绳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解释。
实施例1
一种双膜双网棚光伏组件支撑系统,包括双膜双网棚以及呈东西向延伸的多个支撑柱组件,如图3所示,每个支撑柱组件为两根南北向固定的立柱4,立柱4上固定有呈南北向设置的、连接立柱顶部的斜梁5,斜梁5两端与立柱4之间设有斜撑,双膜双网棚拱架3位于斜梁5下且被立柱包围,且立柱4为可伸缩的钢柱,斜梁5为钢梁。所述斜梁5顶部固定有两端开口的方管7,如图4所示,方管7顶部设有供拉索1穿过的绳夹8,拉索1贯穿各绳夹8后斜拉入地下锚固,所述拉索1为钢绞线。
所述方向均为实际地理方向。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除以下特征外,与实施例1相同:
所述拉索1为钢丝绳、钢丝束、圆钢筋或带状的薄钢板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光伏组件固定在拉索上,通过张拉拉索,使光伏组件的支撑系统更加富有弹性,进而能够适用于大风环境中。拉索结构具有节省材料、施工快捷、适应多样化的建筑造型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各类大跨度的双膜双网棚。本实用新型通过拉索的轴向拉伸来抵抗光伏组件的自重和风对光伏组件的外力作用,可以最充分地利用钢材的强度。当采用高强度材料时,更可大大减轻结构自重。原有的双膜双网棚受檩条支撑组件荷载的限制,柱距在4m左右,若继续加大柱距,钢构用量会大幅度上升,成本增加,单瓦造价提升,不经济。本方案提出的拉索结构,可以较经济的跨越很大的跨度,达到20m左右的柱距,成本低廉。并可以在保证低成本的同时,将组件调整到最佳倾角,来保证光伏组件的最佳发电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昌盛日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昌盛日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521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叉车用液压回路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板中压固定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