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美容手术的圆柱形螺旋体三维缝合导引针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52003.5 | 申请日: | 2016-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6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森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森恺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神州华茂知识产权有限公司11358 | 代理人: | 吴照幸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美容 手术 圆柱形 螺旋体 三维 缝合 导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美容手术的圆柱形螺旋体三维缝合导引针。
背景技术
中老年人软组织松垂的面部老化,可以采用软组织提升悬吊的办法解决。自从本人发明的埋没导引缝合技术在整形美容临床广泛应用以来,由于每个使用人对于埋没导引缝合技术的理解不同,其效果差异极大。关键是提升悬吊的着力点不牢固、不可靠,常常是单一组织的提升悬吊缝合线一维(一点、一线、一面)着力,往往切割软组织而滑脱,维持时间有限,被认为应用埋没导引缝合技术的面部软组织提升悬吊技术矫正面部软组织松垂老化,没有持久的美容效果。
面部软组织皮肤——真皮——脂肪——SMAS筋膜——肌肉是一个完整协调的整体,局部单一组织的提升悬吊,锚着锚定点受力集中,不单单不能持久,也破坏了整体协调,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美容手术的圆柱形螺旋体三维缝合导引针,实现了三维缝合,三维着力,着力部位的组织结构各不相同,力量分散,每个部位的承受力都不是太大,因而切割软组织而滑脱的机会较少,效果稳定而持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美容手术的圆柱形螺旋体三维缝合导引针,包括螺旋针体、直杆状针体、针孔、手柄体、针夹、针夹螺母盖,所述螺旋针体与直杆状针体连接,所述螺旋针体的针尖为圆形,螺旋针体的螺旋旋转轴线为直杆状针体的延长线,螺旋针体的螺旋运动所形成的外围形状为圆柱形,螺旋针体与直杆状针体为一体结构,所述螺旋针体和直杆状针体整体前进移动形成的螺旋线为旋转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合成轨迹线,通过对皮下周围组织的缝合形成三维螺旋形引线、布线形态;所述针夹螺母盖通过螺纹与针夹上相应的螺纹连接,所述手柄体为手握部位,针夹用于夹持直杆状针体尾部,针夹螺母盖用于将针夹收紧,使针夹能将直杆状针体夹牢,所述针孔位于直杆状针体上。
其中,所述针孔位于直杆状针体尾部,所述针孔为横向针孔,直杆状针体尾部为弧形头,所述螺旋针体和直杆状针体直径为0.9—1.5mm,螺旋针体的螺旋运动所形成的外围圆柱形外径为2—5mm,所述引线针体长度为65mm—300mm。
其中,所述针孔位于直杆状针体尾部侧面,针孔形状为反“7”字形针孔,直杆状针体尾部为弧形头,穿针线时,只要将线划入针孔,则完成穿线工作。
其中,所述针孔位于直杆状针体尾部侧面,针孔形状为“T”字形针孔,直杆状针体尾部为弧形头,穿针线时,只要将线划入针孔,则完成穿线工作。
其中,所述针孔位于直杆状针体尾部顶端,所述针孔为纵向盲孔,针孔轴线与直杆状针体轴线平行,所述针孔直径为0.1-0.7mm,针孔长度为2-6mm。
其中,所述缝合线端部插入纵向盲孔后,通过外力挤压,使缝合线与直杆状针体牢固连接。
其中,所述针夹顶端的中心孔为圆形孔,用于夹持园柱形的直杆状针体。
其中,所述针夹顶端的中心孔为矩形孔,用于夹持长方形的直杆状针体。
由于采取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是三维立体缝合针,将远端的螺旋针体旋转推进,其针尖可以穿过真皮深层——脂肪——SMAS筋膜——肌肉浅层,引出缝合线,这样缝合线就穿过了真皮深层——脂肪——SMAS筋膜——肌肉浅层,再通过改变缝合线方向的手术操作提升悬吊,就可以使不同面部部位的真皮深层——脂肪——SMAS筋膜——肌肉浅层的整体上提,而且整体协调;由于缝合线穿过了真皮深层——脂肪——SMAS筋膜——肌肉浅层,实现了三维缝合,三维着力,着力部位的组织结构各不相同,力量均匀分散,每个部位的承受力都不是太大,因而切割软组织而滑脱的机会较少,效果稳定而持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针孔为纵向盲孔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直杆状针体与缝合线连接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针孔为反“7”字形针孔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针孔为“T”字形针孔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针孔为横向针孔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针夹端部中心孔为圆形孔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针夹端部中心孔为矩形孔的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森恺,未经李森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520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气动扭矩扳子检定仪
- 下一篇:一种拉压力传感器标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