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药浓度分析仪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49138.6 | 申请日: | 201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25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李海洋;渠团帅;王祯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64 | 分类号: | G01N27/6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度 分析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血中药物浓度分析检测系统领域,本检测系统基于离子迁移谱技术,具体涉及对临床医生给药后血中药物浓度分析检测方法。本实用新型中的检测系统通过使用光电离源,通过改变化学掺杂剂添加方式和调节化学掺杂剂浓度,并选择脉冲进样方式,大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可广泛用于临床给药深度分析,指导临床医生精准用药。
背景技术
血药浓度实时动态监测是研究药物对病人机体作用机制及精准给药方法研究的关键、难点问题,国内外尚无实时、在线的有效分析手段。血药浓度监测国内、外目前多用色谱法和质谱法,由于这些方法监测费时、费力,前处理复杂,所以国内外也仅有一些报道,在临床实际中运用较少。本发明中的检测系统是基于离子迁移谱技术,结合真空紫外光电离技术,避免63Ni源的放射性污染。但是由于光电离源不稳定,化学掺杂剂不易添加以及浓度不易控制。目前其检测灵敏度还是有些达不到使用要求。
离子迁移谱(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IMS)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快速分离检测技术,与传统的质谱、色谱仪器相比,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结果可靠的特点。目前我们研究的IMS已经广泛应用在多个领域。离子迁移谱仪核心组件主要由电离源、离子门、迁移区和检测器组成。离子源使样品分子、 N2、O2和水蒸气电离,产生的离子很容易与分子发生离子分子反应,得到多种产物离子。离子在电场的驱使下通过周期性开启的离子门进入迁移区,与逆流的中性漂气分子不断地碰撞,由于这些离子在电场中具有不同的迁移速率,使得不同的离子得到分离,先后到达检测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化合物在电离能、质子亲和势、电负性等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其在大气压电离源中被电离时产生正、负极性离子的效率和选择性不同。
为了减少传统63Ni电离源在临床应用中产生放射性污染的风险,便于手术室内现场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大面积推广,本检测系统中电离源的设计采用基于非放射性的光电离源。在大气压光电离源的设计中,采用向电离源中添加掺杂剂(Dopant)的方式提高电离效率和选择性。光电离源发射的光子电离高浓度的化学掺杂剂(如丙酮、丁酮) 分子,产生大量的光电子和化学掺杂剂正离子。在大气环境中,这些光电子和掺杂剂正离子可通过一系列离子-分子反应产生不同正、负极性的试剂离子。随后,这些试剂离子与待测麻醉剂分子之间通过化学电离反应得到有效电离,产生各自不同极性的特征离子,并最终通过双模离子迁移管按照迁移率的不同实现分离和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光电离离子迁移谱检测灵敏度略低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离子迁移谱技术的血药浓度分析仪检测系统,具有分析检测速度快、结构简单、体积小和便于携带的特点,检测灵敏度得到提高,已满足临床应用需求;
一种血药浓度分析仪检测系统,包括离子迁移管,离子迁移管包括位于其两端的光电离源和法拉第盘,靠近光电离源向法拉第盘侧依次为电离区、迁移区;于电离区靠近光电离源的离子迁移管侧壁上设有样品气载气入口,于电离区靠近迁移区处的离子迁移管侧壁上设有离子迁移管尾气出口,于迁移区靠近法拉第盘的离子迁移管侧壁上设有漂气入口;
于电离区靠近光电离源的离子迁移管侧壁上设有化学掺杂剂 (dopant)入口,样品气载气入口与化学掺杂剂(dopant)入口相对设置。
于离子迁移管外的样品气载气入口管路上设有电磁阀;于离子迁移管外的样品气载气入口管路上设有与大气相连的分支管路,于分支管路上设有电磁阀。
包括:医用气源、气源净化装置、热解析进样装置离子迁移管;
整体连接关系为:医用气源与气源净化装置通过转接口相连通;沿气流方向,气源净化装置内包括依次串连的分子筛净化器、活性炭净化器、减压阀、有机物过滤器,气源净化装置流出的干净气源由气路分流连接三通接头将气流分成三路,分别经质量流量控制器控制流量,一路经化学掺杂剂瓶与化学掺杂剂(dopant)入口相连接,此路气为化学掺杂剂气入口;第二路经热解析进样装置后分成两路A和 B,A路经电磁阀与样品气载气入口相连,样品气经此口进入迁移管分析,B路经电磁阀与大气相连,此为样品气分流出口,多余样品气经此分流排除;第三路与漂气入口相连接。
离子迁移管尾气出口与尾气吸收装置相连接。
离子迁移管dopant气入口和样品气载气入口分别位于离子迁移管相邻二电极环间的相对两侧位于反应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491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摔数码保护壳(K‑F加强款)
- 下一篇:遮光罩(御Mavic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