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燃烧炉温度检测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49014.8 | 申请日: | 2016-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1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孙护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空学院 |
主分类号: | F23N5/00 | 分类号: | F23N5/00;G05D2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7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单片机 燃烧 炉温 检测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片机测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燃烧炉温度检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以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越来越重视。耐火试验正是通过模拟真实火灾的方式来检测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的一种试验方法。这类试验一般采用耐火燃烧炉进行。耐火燃烧炉提供一个人造的室内火灾温度场,配合以对试验构件施加的荷载及边界约束,并且在试验构件中布置测温热电偶,可用于研究构件内部温度场的发展过程以及构件在高温下的承载能力,从而为建筑构件抗火灾设计及火灾后结构的损伤评估与修复加固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建筑构件耐火燃烧炉一般采用重油或柴油作燃料,由人工操作,控制精度。利用人工控制耐火燃烧炉会给试验带来很大的随机性,大大降低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而且运行成本上升,浪费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燃烧炉温度检测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燃烧炉温度检测控制装置,包括单片机控制器,所述单片机控制器分别与A/D采集模块、D/A控制模块、I/O模块、终端、预定温控曲线模块和报警模块电连接,所述A/D采集模块分别与炉内温度传感器、试件背火面温度传感器、移动温度传感器、试件内部温度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和烟道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A/D采集模块采集各传感器数值传输给单片机控制器,所述D/A控制模块分别于烟道风扇和空燃调节阀电连接,所述所述D/A控制模块将单片机控制器处理后的控制信号发送给烟道风扇和空燃调节阀控制执行机构,所述I/O模块与燃烧器电连接,所述I/O模块获取燃烧器的状态信号传输给单片机控制器,所述终端与打印机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终端为PC机,且通过RS232串口与单片机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炉内温度传感器为直径为2.0mm的K型铠装热电偶,且K型铠装热电偶为外罩耐热不锈钢套管,中间填装耐热材料长度为25mm,其热端伸出不锈钢套管,所述炉内温度传感器的数量至少为10个。
优选的,所述背火面温度传感器为直径为0.5mmK型镍铬-镍硅热电偶,且背火面温度传感器熔焊在圆铜片上,所述背火面温度传感器的数量至少为25个。
优选的,所述移动温度传感器为手持红外线测量仪测量。
优选的,所述试件内部温度传感器为K型镍铬-镍硅热电偶,所述内部温度传感器的数量至少为10个。
优选的,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为直径为3.0MM的K型铠装热电偶。
优选的,所述烟道温度传感器为K型铠装热电偶。
优选的,炉内温度传感器、试件背火面温度传感器、移动温度传感器、试件内部温度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和烟道温度传感器的数量、结构、布置均符合GB/T9978.1-2008规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A/D采集模块采集各传感器数值传输给单片机控制器,单片机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与预定温控曲线相比较,调节空燃调节阀和烟道风扇,达到炉内温度自动跟踪设定的要求,同时接收各执行机构的运行状态信号,送终端显示,达到了自动化的检测控制,使实验结果可靠性提升,而且降低了整机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单片机控制器、2A/D采集模块、3D/A控制模块、4I/O模块、5终端、6预定温控曲线模块、7报警模块、8炉内温度传感器、9试件背火面温度传感器、10移动温度传感器、11试件内部温度传感器、12环境温度传感器、13烟道温度传感器、14烟道风扇、15空燃调节阀、16燃烧器、17打印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空学院,未经西安航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490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管材喷漆装置
- 下一篇:建筑工地用微细雾化防滴漏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