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公共交通车辆中央控制主动式安防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48357.2 | 申请日: | 201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4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鑫龙;舒启林;张玉璞;赵静;焦可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C3/07 | 分类号: | A62C3/07;A62C37/40;A62C31/03;A62B3/00;G08B21/02;G08B25/00;B60R21/01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209 | 代理人: | 刘忠达 |
地址: | 11015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共交通 车辆 中央 控制 主动 式安防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急救消防设备的结构设计和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公共交通车辆中央控制主动式安防系统。
背景技术
公共交通具有巨大的运载量和庞大的数量,每年发生的重大事故也非常多,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其中因火灾造成的死亡占其中的绝对多数。火灾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因交通事故引发的,有报复社会人为纵火的,有司机厌世自杀故意引起的。其中今年内发生的两起尤其具有代表性:2016年6月26日,湖南宜章大巴起火,司机未开车门自行率先逃走,大部分乘客未能脱困烧死在车中,造成35人遇难。2016年7月19日,台湾桃园大巴火灾,司机苏明成灌醉自己,锁闭车门,泼洒汽油放火自杀,并烧死车内其它乘客而造成大陆24名游客遇难。
人们迫切希望获得一种技术效果优良的公共交通车辆中央控制主动式安防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效果优良的公共交通车辆中央控制主动式安防系统。能克服现有技术缺陷和人为干扰,提供主动式安全防护,不依赖人工操作;具有自检报警功能,可以杜绝人为破坏;系统自备蓄电池控制电源,不需要车辆提供动力和电力;灭火器和破窗器分散式安装,即使局部受损也不影响整体灭火和破窗功能。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公共交通车辆中央控制主动式安防系统,中央控制器、多个灭火器、多个灭火器喷嘴控制器、多个破窗器、车门开启机构、自检测报警系统、自备电源、人工启动按钮、车内红外信息探测系统、车内振动信息探测系统、车体姿态信息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中央控制器上直接连接着车内红外信息探测系统以便探测得到的火源位置信息,安防系统中央控制器能据此控制火源附近的灭火器喷嘴对准火源进行灭火;车内红外信息探测系统:用于感知起火信息,并将信息发送到安防系统中央控制器,以便进行位置分析处理;进而调配相应的灭火器进行定向灭火;安防系统中央控制器根据火灾探测感应器使用起火位置分析处理模块进行起火位置分析处理的具体做法是:对信号进行网格化定位处理,以便准确定位火源位置,并将起火位置信息发送至安防系统中央控制器以作为后续控制灭火器喷嘴角度控制器转向以便精准对应火源后开启灭火器进行灭火操作;
灭火器:至少2套,都归属安防系统中央控制器进行中央控制,多套灭火器分散布置在车辆上的不同位置处,以便于就近灭火;
破窗器:在发生灾害时能主动击碎车窗以帮助车内人员打开逃生通道;
车门开启机构:在发生灾害时主动打开车门以帮助车内人员打开逃生通道;
灭火器喷嘴角度控制器:在安防系统中央控制器控制下,能够控制灭火器的喷嘴使其准确对准火源,以实现精准灭火;
自检测报警系统:用于在人为关闭整个车辆主动式安防系统或其一部分时报警,并将信息利用有线或无线方式发送到司机和远程管理部门,杜绝人为干预引起的不良后果;
独立供电系统:为整个公共交通车辆中央控制主动式供电。
人工启动按钮:使公共交通车辆中央控制器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人工启动,增强系统的可靠性。
车内红外信息探测系统:该系统负责实时监测车内红外信息,有一个或多个探测传感器按需要分布在车体内,车内发生火灾时可以及时发现,并将信息传递给安防系统中央控制器。
车内振动信息探测系统,该系统负责实时监测车内振动信息,有一个或多个探测传感器按需要分布在车体内,车辆发生事故时,可以及时发现,并将信息传递给安防系统中央控制器。
车体姿态信息探测系统,该系统负责实时监测车内振动信息,有一个或多个探测传感器按需要分布在车体内,车辆发生倾覆时,时可以及时发现,并将信息传递给安防系统中央控制器。
上述器件按实际需要装设在车厢内选定的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主动全方位安防系统,可以同时控制车载的灭火系统、破窗系统和开门系统,为公共交通车辆提供强大的主动自身安防功能。
本实用新型中,各功能部件受中央控制器控制,且相对独立。各分散分布的功能部件相对独立,只需接收从中央控制系统发出的启动指令,后靠自身功能完成动作,不依赖车载动力,同时在其部分控制线路受损时,或部分子系统受损时,不影响整体效果;在灾害现场,只要以上任何一种安防措施起到作用,都能有效避免人员伤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理工大学,未经沈阳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483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