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成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47175.3 | 申请日: | 2016-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6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宣章伟;周力行;楼贤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亮(安徽)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1/22 | 分类号: | B21C1/22 |
代理公司: | 杭州慧亮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59 | 代理人: | 秦晓刚 |
地址: | 244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铜管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成型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拉伸铜管的成型机的拉伸装置,包括主动压轮和从动压轮,主动压轮和从动压轮的周侧均设有向内凹陷的且呈环形的弧形凹槽,铜管夹装在两个弧形凹槽之间,由于弧形凹槽的大小一定,因此主动压轮和从动压轮只能夹装指定规格大小的铜管,通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成型机,具有通用性强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成型机,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驱动机构和用于拉伸铜管的拉伸装置,所述拉伸装置包括主动压轮和从动压轮,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主动压轮转动,所述从动压轮包括压轮本体和由所述压轮本体周向向外延伸形成的环形压板,所述环形压板的端部设有环形的弧形槽,所述主动压轮周向设有环形的V型槽,所述V型槽的开口尺寸大于所述环形压板的厚度,所述铜管夹持在所述弧形槽和所述V型槽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压板的内端厚度大于所述环形压板的外端厚度。
更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压板包括以水平面为对称平面的顶面和底面,所述顶面与所述水平面的夹角为α,满足2.5°≤α≤5°,所述V型槽的锥度为β,满足10°≤β≤15°。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压轮包括分体成型的上半主动压轮和下半主动压轮,所述上半主动压轮和所述下半主动压轮固定连接以形成所述V型槽。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上还设有支撑轴,所述从动压轮内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支撑轴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从动压轮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的上端设有挡板,所述安装孔的下端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内设有卡簧,所述轴承定位夹装在所述挡板与所述卡簧之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轴承至少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轴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压轮为丁腈橡胶从动压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成型机,包括本体,本体上设有驱动机构和用于拉伸铜管的拉伸装置,拉伸装置包括主动压轮和从动压轮,驱动机构驱动主动压轮转动,从动压轮包括压轮本体和由压轮本体周向向外延伸形成的环形压板,环形压板的端部设有环形的弧形槽,主动压轮周向设有环形的V型槽,V型槽的开口大于环形压板的厚度,铜管夹持在弧形槽和V型槽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铜管夹持在弧形槽和V型槽之间,且V型槽的开口尺寸大于环形压板的厚度,因此只要铜管的直径小于V型槽的开口尺寸,其均可夹装在V型槽内,此时只需要更换相应规格的从动压轮即可,无需更换主动压轮,切换简单方便,且通用性强;此外,由于环形压板的厚度小于V型槽的开口尺寸,因此可避免主动压轮与从动压轮之间发生干涉,保证了铜管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环形压板的内端厚度大于所述环形压板的外端厚度。如此设计,提高了环形压板与压轮本体的连接可靠性,避免了环形压板的变形。
环形压板包括以水平面为对称平面的顶面和底面,顶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满足2.5°≤α≤5°,所述V型槽的锥度为β,满足10°≤β≤15°。如此设计,既可以避免环形压板与V型槽发生干涉,又能最大限度的加工多种规格的铜管1。
主动压轮包括分体成型的上半主动压轮和下半主动压轮,上半主动压轮和下半主动压轮固定连接以形成V型槽。如此设计,便于主动压轮的加工成型, 降低了加工成本。
本体上还设有支撑轴,从动压轮内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轴承,轴承的内圈与支撑轴固定连接,轴承的外圈与从动压轮固定连接。如此设计,使得从动压轮的转动更加稳定灵活,从而避免弧形槽对铜管产生摩擦,可有效控制铜管表面质量。
安装孔的上端设有挡板,安装孔的下端设有定位凹槽,定位凹槽内设有卡簧,轴承定位夹装在挡板与卡簧之间。如此设计,可防止轴承发生上下移动。
轴承至少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轴向间隔设置在支撑轴上。如此设计,避免在只设置一个轴承且该轴承发生卡死时,从动压轮不发生转动的情况发生。
从动压轮为丁腈橡胶从动压轮。如此设计,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使用O型圈之后易断裂的隐患,有效的提高了产品加工的质量、降低了废品率。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亮(安徽)铜业有限公司,未经海亮(安徽)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471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