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杆卡钳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245329.5 | 申请日: | 2016-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5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 发明(设计)人: | 周现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B7/00 | 分类号: | B25B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8 | 代理人: | 董亚军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杆 卡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杆卡钳。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多,由此导致盘根的更换频率也逐渐增大。盘根压帽与盘根压盖的固定影响盘根的更换时间以及光杆的磨损程度,所以如何固定盘根压帽与盘根压盖,成为石油领域中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目前,固定盘根压帽与盘根压盖所采用的方法是在光杆上安装内部具有胶皮的套筒,具体为:先将盘根压帽与盘根压盖沿光杆向上移动,再将套筒套在光杆的外壁,最后将螺丝穿过套筒的螺丝孔进行螺合连接,使套筒紧固在光杆上,从而就达到固定盘根压帽与盘根压盖的目的。
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将套筒紧固在光杆上需要螺丝的螺合,故对套筒的固定既费时又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套筒的固定既费时又费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杆卡钳。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光杆卡钳,所述光杆卡钳包括:
第一卡钳本体;
与所述第一卡钳本体在交叉点处交叉的第二卡钳本体;
用于在所述交叉点处可活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卡钳本体和所述第二卡钳本体的轴;
其中,所述第一卡钳本体的前端部为弯曲形,且所述第二卡钳本体的前端部为弯曲形;
在所述第一卡钳本体的后端部的内侧连接有第一锁紧机构,且在所述第二卡钳本体的后端部的内侧连接有第二锁紧机构。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卡钳本体的后端部与所述第二卡钳本体的后端部设置多组锁紧机构,且每组锁紧机构含有一个所述第一锁紧机构与一个所述第二锁紧机构。
优选地,所述每组锁紧机构中的所述第一锁紧机构与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关于光杆卡钳的中心线对称。
优选地,所述每组锁紧机构由一对齿条倾斜角度相反的斜形齿条组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紧机构采用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卡钳本体的后端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卡钳本体的后端部内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锁紧机构采用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卡钳本体的后端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二卡钳本体的后端部内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第一卡钳本体的后端部与第二卡钳本体的后端部内侧分别设置第一锁紧机构与第二锁紧机构,使第一锁紧机构与第二锁紧机构进行锁紧以保持光杆卡钳对光杆的夹紧状态,使得在更换盘根时更加省力来夹紧光杆;通过将锁紧机构设置为具有一定长度的斜形齿条,可以对不同直径的光杆起到锁紧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杆卡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斜形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胶皮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胶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对附图中的各标号说明如下:
1第一卡钳本体;2第二卡钳本体;3轴;4第一锁紧机构;5第二锁紧机构;6第一胶皮,601第一凹槽,602第二凹槽;7第二胶皮,701第三凹槽,702第四凹槽;
A交叉点,B-B光杆卡钳的中心线;
C斜形齿条的齿间距;D斜形齿条的长度;E斜形齿条的高度;F斜形齿条的齿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杆卡钳,如图1所述,该光杆卡钳包括:第一卡钳本体1;与第一卡钳本体1在交叉点A处交叉的第二卡钳本体2;用于在交叉点A处可活动地连接第一卡钳本体1和第二卡钳本体2的轴3。
其中,第一卡钳本体1的前端部为弯曲形,且第二卡钳本体2的前端部为弯曲形;在第一卡钳本体1的后端部的内侧连接有第一锁紧机构4,且在第二卡钳本体2的后端部的内侧连接有第二锁紧机构5。
以下就该光杆卡钳的工作原理给予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453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