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44163.5 | 申请日: | 2016-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24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韩玉麒;余佳佳;高倩;郭俊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K7/10;G06Q50/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旌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310 | 代理人: | 王如意 |
地址: | 400072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装配式 建筑 构件 智能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 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射频信号自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从概念上来讲,RFID 类似于条码扫描,条码扫描技术是将已编码的条形码附着于目标物并使用专用的扫描读写器利用光电信号将信息由条形磁传送到扫描读写器;而RFID 则使用专用的RFID 读写器及专门的可附着于目标物的RFID 单元,利用RF 信号将信息由RFID 单元传送至RFID 读写器。
目前市面上存在无源RFID 产品、有源RFID 产品以及半有源RFID 产品这三大类RFID 产品,又以无源RFID 产品与有源RFID 产品使用更为普遍,有源RFID 产品虽然使用范围大大增加但是与无源RFID 产品相比存在以下问题:1、有源RFID产品在高温或低温下电池不能正常工作,无源RFID产品在高温或低温下能正常工作;2、有源RFID产品电池为一次性,无法更换,因此标签卡使用寿命受到卡使用情况的不同而差异很大,系统的一致性比较差,无法控制;无源RFID产品系统一致性很好,无源卡的使用寿命保证10年以上,免维护;3、有源RFID产品卡的外型尺寸大,较厚,较重,无源RFID产品外型小巧,轻,薄,安装方便,适用各种使用;4、有源RFID产品无法做到标签防拆功能,无源RFID产品容易做到标签防拆功能;5、有源RFID产品成本较高,无源RFID产品成本低。但是无源RFID产品的读写距离较近,且有时会出现阅读器不易读写的现象。目前还没有一种装置能解决此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系统,包括公共互联网,其特征在于:公共互联网连接BIM 服务器、BIM&RFID 显示终端、工厂BIM&RFID 工作站、BIM&RFID 移动式工作站、现场BIM&RFID 工作站和物流BIM&RFID读取终端,工厂BIM&RFID 工作站连接大容量无源RFID标签,移动式工作站与现场BIM&RFID 工作站连接现场BIM&RFID 读取终端,移动式工作站与现场BIM&RFID 工作站连接现场BIM&RFID 写入终端,大容量无源RFID标签连接现场BIM&RFID 读取终端和现场BIM&RFID 写入终端,现场BIM&RFID 读取终端包括便携读卡装置,便携读卡装置包括U型的支架,支架上部设置旋转座,旋转座的一端连接剪叉臂的一端,剪叉臂的另一端安装大容量无源RFID标签,大容量无源RFID标签朝向现场BIM&RFID 读取终端的固定阅读器,支架与剪叉臂同侧的上部设置水平的放置板,旋转座中部固定安装转轴,转轴两端位于旋转座两侧外部,支架两侧与转轴两端对应位置各设置一条长条孔,转轴穿过长条孔并能在长条孔上下移动,旋转座的另一端两侧设置凸块,支架两侧与凸块对应位置各设置一条L型的透槽,凸块能进入透槽,支架下部固定安装气囊,气囊连接套管,套管位于剪叉臂一侧,套管内安装活塞杆,活塞杆固定连接大容量无源RFID标签,套管下部的一侧与旋转座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系统,所述的BIM&RFID 移动式工作站包括伸缩杆,伸缩杆顶端安装铰接座, 伸缩杆顶端铰接连接RFID阅读器,铰接座与RFID阅读器之间连接设置定位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未经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441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电线路巡线智能识别装置
- 下一篇:移动车载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