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运用踢脚线送风的送风装置及其新风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43581.2 | 申请日: | 2016-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1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朱杰;蒋波;王红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朗绿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02 | 分类号: | F24F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用 踢脚线 送风 装置 及其 新风 输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新风输送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尤指一种运用踢脚线送风的送风装置及其新风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改善家居空气品质的方式有:光触媒、活性炭吸附和通风换气等。光触媒净化虽然可以持续净化空气,但是光触媒净化空气是被动的方式,不能解决污染源的挥发问题,光触媒只会吸附分解挥发出来的污染物,而人体在光触媒吸附污染物同时也同样在吸附和摄入污染物,不仅不能达到根除污染物的效果,而且人体因为污染物的存在还会影响到自身的身体健康。活性炭吸附饱和后就会停止吸附,需要定期更换或是暴晒,处理费用昂贵。自然通风能稀释和排除室内空气污染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持空气畅通,但是伴随噪音、沙尘、蚊虫、隔热等问题。因此,新风系统已经越来越普遍应用于各类建筑。
目前新风送风方式主要有上送风和下送风。上送风的方式主要是利用房间上部局部吊顶空间布置风管,从位于房间上部的送风口将新风送入房间。该送风方式通过优化风管走向与吊顶造型结合设计,对整体层高影响较小;但是该方式在气流组织方面没有下送上回的置换通风方式好。下送风的通常做法是利用地板架空的空间布置送风管道,新风从地面送风口送入室内。这种方式可以实现非常好的通风效果,但是占用地板架空的空间,对于有层高限制的建筑实现起来有难度。上述可知,常规的新风系统对建筑物层高有要求,而目前建筑物层高普遍偏低,一般在2.8米以下,如果考虑吊顶或地板架空等因素,安装新风空调设备后房间净高度不足2.5米,会给人带来压抑感。鉴于上述的问题,目前亟须一种不受建筑物层高限制的高品质家居新风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用踢脚线送风的送风装置及其新风输送系统,提供了一种不受建筑物层高限制的高品质家居的送风装置及其新风输送系统,解决了目前常规的新风系统对建筑物层高有要求与目前建筑物层高普遍偏低之间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运用踢脚线送风的送风装置,包括:
室内楼层的顶面设有若干根用于新风输送的送风管;
室内楼层的墙体内部设有若干根送风支管,所述送风支管的一端与所述送风管相通,所述送风支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室内踢脚线处;
所述室内踢脚线上设有用于新风输入室内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送风支管连通;
所述新风依次通过所述送风管、所述送风支管和所述出风口进入所述室内楼层。
本技术方案中,新风通过设在室内楼层顶面的送风管和设置在墙体内的送风支管,从墙体的室内踢脚线处进入室内楼层内,由于送风管只是占用部分的吊顶空间;而送风支管在室内踢脚线处将新风送入室内楼层内,不需要在占用地板架空的空间,实现了一种不受建筑物层高限制的高品质家居新风系统。解决了目前常规的新风系统对建筑物层高有要求与目前建筑物层高普遍偏低之间的难题。
本技术方案中,送风管和送风支管均设置在建筑室内中不可缺少的结构中,一般室内顶面是室内装修无法省略的结构,在室内装修过程中,有的室内楼层会设置吊顶,有的室内楼层不会设置吊顶;但无论室内楼层设不设置吊顶,送风管只会占用部分的室内顶面的空间,而且不会影响室内楼层的可用高度。为了不占用室内顶面过多的空间,进而影响室内楼层的可用高度,送风管优选设置在靠近墙体的吊顶内部空间或室内楼层顶面,这样节省了送风管对吊顶空间的占用;由于送风支管是设置在墙体的内部,因此送风管可以优选设置在靠近墙体的吊顶内部空间,可以减少送风管与送风支管之间的连接距离,节省了新风送风系统的管道铺设长度,进而减少了管道材料费用和铺设管道时需要雇佣劳动力的费用。进一步地由于送风管和送风支管均设置在建筑室内中不可或缺的结构中,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占用公摊面积少的新风送风装置,实现了送风装置较好的系统性管理功能。当然,在实际应用中,送风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在室内楼层顶面的不同位置;出风口可以与踢脚线一体成型,这样节省了需要在踢脚线处钻孔的步骤,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施工程序,可以简化送风装置的施工步骤,使其安装使用更加简单便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朗绿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朗绿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435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颗粒物料的风选装置及风选方法
- 下一篇:一种粮食加工用除尘筛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