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机抱闸拉绳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42370.7 | 申请日: | 201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5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黄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沃典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7/102 | 分类号: | H02K7/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88 | 代理人: | 刘君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拉绳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机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机抱闸拉绳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大力发展,各种机械不断在工业领域中应用,相应的机械用电机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在电路中用字母M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电机按用途可划分为驱动电动机和控制电动机。驱动电机是工业中常用的一种电机,目前带抱闸的驱动电机通常使用的是电气编程自动化控制,这样在一些很少需要急停的位置安装自动控制的带抱闸驱动不仅会增加设备成本,而且对设备进行编程也需要花费不少人力,这就降低了使用者的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抱闸拉绳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抱闸拉绳组件,包括导轮组件、拉绳和拉手,所述导轮组件包括第一导轮组件和第二导轮组件,第一导轮组件和第二导轮组件均安装在电机安装架上并且第一导轮组件和第二导轮组件之间呈垂直状态,拉绳的一端与电机抱闸相连,拉绳的另一端设置有拉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第一导轮组件和第二导轮组件上均设置有防拉绳滑出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第一导轮组件和第二导轮组件均通过螺栓安装在电机安装架上,拉绳采用尼龙材料制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故障率低,使用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好;该装置操作简单方便,只需拉动拉绳即可控制驱动电机的抱闸,花费时间短,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机抱闸拉绳组件的主视图。
图2为电机抱闸拉绳组件的俯视图。
图3为电机抱闸拉绳组件的左视图。
其中:1-第一导轮组件,2-第二导轮组件,3-拉绳,4-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电机抱闸拉绳组件,包括导轮组件、拉绳3和拉手4,所述导轮组件包括第一导轮组件1和第二导轮组件2,第一导轮组件1和第二导轮组件2均安装在电机安装架上并且第一导轮组件1和第二导轮组件2之间呈垂直状态,拉绳3的一端与电机抱闸相连,拉绳3的另一端设置有拉手4。第一导轮组件1和第二导轮组件2上均设置有防拉绳滑出装置。第一导轮组件1和第二导轮组件2均通过螺栓安装在电机安装架上,拉绳3采用尼龙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两个导轮组件一横一竖安装在电机安装架上,拉绳3一端连接电机抱闸,拉绳3通过导轮组件的引导将另一端延伸至地面人员方便操作的位置。当小车需要停止时,地面人员拉动拉绳3的一端,使电机抱闸抱紧实现制动效果,通过拉动拉绳3控制驱动电机的抱闸。
该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故障率低,使用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好;该装置操作简单方便,只需拉动拉绳3即可控制驱动电机的抱闸,花费时间短,使用效果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沃典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沃典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423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