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压缩机滑动阀套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41804.1 | 申请日: | 2016-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9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吴奇明;李雄伟;赵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恒基永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315503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压缩机 滑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套,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车载压缩机滑动阀套。
背景技术
车载压缩机中伺服阀是作为伺服控制系统的核心转换元件,阀套是伺服控制系统的核心转换元件,其性能指标直接影响整个控制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因此阀套的加工精度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性能直接影响整个控制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而伺服阀的反馈控制阀套安装于伺服阀体内,并套装于伺服阀芯上,当伺服反馈给阀套时,阀套在反馈杆的作用下围绕阀芯旋转。然而目前使用的阀套控制油口与阀芯油道位于同一部位,在关闭阀套控制油口时,阀芯的油道也将关闭,等同于伺服系统对伺服执行元器件的操纵,在需要定点停止运行状态时,不能及时定点停止,易造成伺服系统输出量不准确;同时压力油的单向进出,导致伺服系统的回油负荷大;此外,伺服变量缸两端的进油和定点不易控制,在阀套装配过程中,各个组件之间的装配间隙与尺寸也是同等的重要,装配间隙过大,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大,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也影响各个组件之间的传动性能;装备间隙过小,直接导致阀套内部组件损坏,易出现故障。
目前现有的车载压缩机滑动阀套安装精度不高,不容易装配,同时不具有限位功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精度高,容易装配,同时具有限位功能的车载压缩机滑动阀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载压缩机滑动阀套,包括阀套本体,所述阀套本体内部设置有圆孔和锥形孔,所述阀套本体左侧设置有扇形挡片,所述扇形挡片与阀套本体一体成型,所述扇形挡片两侧端面的夹角为120°,所述扇形挡片内侧呈水平设置,所述阀套本体两端呈倒角设置,所述阀套本体外侧设置有斜面。
作为优选,所述阀套本体长度为33mm,其中,阀套本体的密度大于6.8g/cm³,表面硬度大于HRC35,导磁量小于0.5高斯,径向压亏力大于16000牛顿。
作为优选,所述斜面的宽度为9.76mm,斜面的设置可以在使用扳手或其他固定件进行固定时,能够保持阀套本体不易滑落。
作为优选,所述锥形孔左侧的半径大于圆孔半径0.5mm,锥形孔使得装配方便,可以从直径较大的一端装入。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设置阀套本体内有圆孔和锥形孔,从锥形孔直径较大的一端装入,可以保持安装精度高;设置的弧形挡片底部延伸到圆孔内,对安装在圆孔内的轴具有限位功能;设置的斜面可以在使用扳手或其他固定件进行固定时,能够保持阀套本体不易滑落,容易进行装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压缩机滑动阀套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压缩机滑动阀套的左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压缩机滑动阀套的右视结构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一种车载压缩机滑动阀套,包括阀套本体1,所述阀套本体1内部设置有圆孔2和锥形孔3,所述阀套本体1左侧设置有扇形挡片4,所述扇形挡片4与阀套本体1一体成型,所述扇形挡片4两侧端面的夹角为120°,扇形挡片4的厚度为0.5mm。扇形挡片4内侧设有倒角,且倒角的尺寸为0.5*25°,需要指出的是圆孔2顶部设置有水平面,所述扇形挡片4内侧呈水平设置,所述阀套本体1两端呈倒角设置,阀套本体左侧的倒角尺寸为1*17°,右侧的倒角尺寸为0.5*17°,所述阀套本体1外侧设置有斜面5。
所述阀套本体1长度为33mm。所述斜面5的宽度为9.76mm。所述锥形孔3左侧的半径大于圆孔2半径0.5mm。
在装配时,使用扳手或其他固定件对阀套本体1进行固定时,由于阀套本体1上有斜面5,能够保持阀套本体不易滑落,即可将阀套本体1有锥形孔3一端套入到工件中,即可。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恒基永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恒基永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418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