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推窗防坠落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239867.3 | 申请日: | 2016-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86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 发明(设计)人: | 廖冠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汇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F7/00 | 分类号: | E05F7/00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顺德区荣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59 | 代理人: | 李冰,关健垣 |
| 地址: | 52832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推窗防 坠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推窗的安全结构,具体是一种推窗防坠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推窗被广泛安装于高空建筑,推窗紧靠常规的连杆结构,容易因连杆结构在长时间的雨水和光照环境下损坏而导致推窗从高层建筑坠下的意外发生,因此,防止推窗意外下坠的安全需求先得尤为重要。
市场上也有一些防止推窗意外下坠的装置,一般采用的都是简单的用螺丝固定承重座,导致防止意外下坠装置的承重能力不够高,在安装调整过程,由于承重座是与推窗的框体和门体是固定安装,因此在安装中显得十分不方便,而且由于不能拆卸或者拆卸困难,导致产品的通用性很低,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推窗防坠落装置,其安装方便简单、安全效果好,承重能力强,而且通用性高,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推窗防坠落装置,包括分别与推窗的框体、门体固定连接的两安装座,栓接在两安装座上的防坠绳,其结构特征在于,所述两安装座为第一安装座和/或第二安装座的组合;第一安装座呈平板状,其边缘通过折弯形成用于防坠绳穿过的第一绳筒,第一安装座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框体和/或门体固定;第二安装座包括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上安装板边缘通过折弯形成用于防坠绳穿过的第二绳筒,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通过第二紧固件上下叠置,并夹紧在框体和/或门体的安装轨 上,从而与框体和/或门体固定。
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有若干凸起,第一安装座与框体和/或门体固定时,凸起穿入框体和/或门体的孔位内。
所述上安装板一侧边缘向下弯曲成第一卡槽,第一卡槽卡入安装轨内,上安装板相对一侧边缘盖接在安装轨顶面;下安装板对应上安装板盖接在安装轨顶面的一侧边缘向下弯曲成第二卡槽,第二卡槽卡入安装轨内;第二紧固件使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夹紧在框体和/或门体的安装轨上时,下安装板与安装轨的底面之间形成镂空位。
所述第一卡槽位于第二绳筒的两侧。
所述嵌入边条与下安装座之间形成与L型槽对应的凹型空心槽,安装时,凹型空心槽对应地嵌入L型槽。
所述下安装板对应第二卡槽相对一侧的边缘设有下凸的支撑台。
所述支撑台靠近下安装板的中心部,下安装板的中心部设有支撑螺钉,支撑螺钉的底面与安装轨的底面相互抵靠。
所述所述第二卡槽底部设有凸台,凸台底面所在的水平位置与支撑台底面所在的水平位置相同。
所述所述防坠绳两端设有防脱头。
所述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分别为紧固螺钉。
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分别通过不锈钢冲压而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推窗防坠落装置可根据不同实际使用需要,选用不同安装座的组合,能够适用于各类推窗;安装座与推窗的框体、门体装配简便,并且通过不锈钢冲压一体成型而成,制造成本低,耐用度高,承重能力好,有效避免门体意外脱离的事故发生。
安装座还可以安装在框体、门体侧面或安装轨上,起到隐形的效果,不会影响推窗的整体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状态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第一安装座安装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上安装座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下安装座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状态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第二安装座安装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第二安装座装配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组合状态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图2,本推窗防坠落装置,分别与推窗的框体、门体固定连接的两个安装座,栓接在两安装座上的防坠绳4,本实施例中,两安装座均为第一安装座,特别适用于安装在框体、门体的侧面,起到隐形的效果,不会影响推窗的整体美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汇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汇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398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