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模具数控车床对刀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239386.2 | 申请日: | 2016-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67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卫东;林翠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3Q17/22 | 分类号: | B23Q17/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01 | 代理人: | 杨采良 |
| 地址: | 5109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模具 数控车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数控车床附属装置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模具数控车床对刀仪。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机械加工现场生产中,经常会出现刀具长度测量的问题,特别是利用数控加工中心加工工件,要先找到刀尖到工件加工表面的距离,然后才能编写程序或填写刀具补偿值,在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对刀操作,目前常用的对刀方式主要为试切屑对刀,但试切屑对刀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操作员的操作技能,智能化程度较低,极易出现人为误差,不但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而且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不利于流水线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智能化程度高,对刀用时少和准确率高的一种新型模具数控车床对刀仪。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模具数控车床对刀仪,包括底座和单片机控制器;所述底座上固定安装有壳体,所述底座的内腔中心处固定安装有水平传感器;所述壳体的内腔中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移动块、复位弹簧、托盘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移动块的另一端设置在壳体的外壁上方;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在底座的上端面上;所述壳体内腔的左壁和右壁上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移动块的左侧下部和右侧下部均固定有滑动轴;所述滑动轴设置在滑动槽内;所述移动块底部的中心处安装有位移传感器,且位移传感器设置在复位弹簧的内腔中;所述壳体的前端面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指示灯、显示器、触摸感应键盘和扬声器;所述单片机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水平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供电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指示灯、显示器和扬声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器分别与数据处理器、RAM存储器、ROM存储器和无线射频收发器电性连接;所述无线射频收发器通过GPRS网络与外部设备连接。
进一步,所述底座的前后左右四个侧面均开设有固定槽。
进一步,所述壳体前端面上的右下角设置有电源插孔。
进一步,所述触摸感应键盘由按键和电容感应检测电路构成。
进一步,所述电容感应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单片机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外部设备为电脑、手机等具有网络连接功能的电子产品。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该新型模具数控车床对刀仪,利用外部设备通过GPRS网络可远程控制单片机控制器,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通过水平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可有效地采集对刀过程中的数据,从而提高对刀准确率,避免了人为操作的误差,提高了对刀效率,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依赖程度,有利于流水线的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模具数控车床对刀仪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原理框图。
图中:1、底座;2、单片机控制器;3、水平传感器;4、壳体;5、移动块;6、复位弹簧;7、托盘;8、压力传感器;9、滑动槽;10、滑动轴;11、位移传感器;12、指示灯;13、显示器;14、触摸感应键盘;15、扬声器;16、供电电源;17、数据处理器;18、RAM存储器;19、ROM存储器;20、无线射频收发器;21、GPRS网络;22、外部设备;23、固定槽;24、电源插孔;25、按键;26、电容感应检测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未经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393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