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缓冲的多功能餐具托盘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38167.2 | 申请日: | 201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03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赵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G23/06 | 分类号: | A47G2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91 | 代理人: | 姜彦 |
地址: | 2211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冲 多功能 餐具 托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餐具用品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缓冲的多功能餐具托盘。
背景技术
餐具托盘在现实中应用很广泛,最常见的就是平板式的托盘,采用这种托盘后,如果托盘内的餐具中盛装有如汤或粥之类的东西,由于人在走路时,托盘会有一定的摆动,走的越快,摆动的幅度就越大,如果盛的比较多,东西就很容易洒出来;还有平板式的托盘很容易造成餐具的滑动,致使里面的东西洒出;如果需要走一段距离,这种平板式的托盘没有盖子,餐具中的东西很容易凉,还有餐具中也很容易进入一些脏的东西,从而污染里面的饭菜。
因此,需要设计一款可缓冲的多功能餐具托盘。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价格低廉,一物多用的可缓冲的多功能餐具托盘。
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缓冲的多功能餐具托盘,包括方形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的两侧各开有一个圆形凹槽Ⅰ,壳体的上表面的中间部位开有一个方形凹槽Ⅱ,所述壳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各固定连接一个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两个上支撑板,两个上支撑板分别位于右侧面的前端和后端,两个上支撑板的右端处各通过一个旋转部件与下托板相连接,在上支撑板的中部与下托板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旋转部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板,两个夹板的上部与上支撑板相连接,两个夹板的之间的下部连接有一个横杆,横杆上套有一个能够转动的圆环,圆环通过竖杆与下托板相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壳体的上表面的前端间隔的开有两个凹槽Ⅲ,所述凹槽Ⅲ的前端开有一个深度小于凹槽Ⅲ深度的嵌槽;还包括一个一面开口、中空的方形卡盒,所述卡盒的前面固定连接有两个能够插入到凹槽Ⅲ的倒L型卡扣。
优选的是,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一个与之相适配的上盖Ⅰ。
优选的是,所述卡盒上设置有一个与之相适配的上盖Ⅱ。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该托盘上设置有多个凹槽,可以将汤碗或菜碗等餐具嵌入其中,进而固定餐具,防止餐具移动;设置有缓冲装置,人在走动时,可以减缓壳体上的餐具随之摆动,有效地防止了餐具内的东西溢出;壳体上设置有上盖,起到保温和防止异物进入餐具的作用;还配有卡盒,在卡盒内可以放置筷子或刀叉之类的餐具,卡盒上有上盖,可以防止异物进入,避免污染餐具等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壳体加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2为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壳体俯视图;
图4为壳体主视图;
图5为旋转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卡盒与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7为卡盒结构示意图;
1—壳体,2—凹槽Ⅰ,3—凹槽Ⅱ,4—缓冲装置,4-1—上支撑板,4-2—下托板,5—旋转部件,5-1—夹板,5-2—横杆,5-3—圆环,5-4—竖杆,6—压缩弹簧,7—凹槽Ⅲ,8—嵌槽,9—卡盒,10—卡扣,11—上盖Ⅰ,12—上盖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可缓冲的多功能餐具托盘,包括方形壳体1,壳体1上设置有一个与之相适配的上盖Ⅰ11,壳体1的上表面的两侧各开有一个圆形凹槽Ⅰ2,用于放置圆形的饭碗和汤碗,壳体1的上表面的中间部位开有一个方形凹槽Ⅱ3,用于放置方形的菜盒,壳体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各固定连接一个缓冲装置4;缓冲装置4包括两个上支撑板4-1、旋转部件5和下托板4-2,两个上支撑板4-1分别位于右侧面的前端和后端,两个上支撑板4-1的右端处各通过一个旋转部件5与下托板4-2相连接,在上支撑板4-1的中部与下托板4-2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6;旋转部件5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板5-1,两个夹板5-1的上部与上支撑板4-1相连接,两个夹板5-1的之间的下部连接有一个横杆5-2,横杆5-2上套有一个能够转动的圆环5-3,圆环5-3通过竖杆5-4与下托板4-2相连接。
壳体1的上表面的前端间隔的开有两个凹槽Ⅲ7,凹槽Ⅲ7的前端开有一个深度小于凹槽Ⅲ7深度的嵌槽8;还包括一个一面开口、中空的方形卡盒9,卡盒9的前面固定连接有两个能够插入到凹槽Ⅲ7的倒L型卡扣10,用于放置筷子或刀叉,卡盒9上设置有一个与之相适配的上盖Ⅱ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381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