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调节亮度的汽车后视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37780.2 | 申请日: | 201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78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唐亮;康晴;罗奕;张应红;孙宁;高鹏;高波;王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06 | 分类号: | B60R1/06;B60S1/02;G09G3/34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45112 | 代理人: | 唐修豪 |
地址: | 541001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调节 亮度 汽车 后视镜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动调节亮度的汽车后视镜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意义上的汽车后视镜,当汽车夜间行驶时候,后方车辆灯光照射到后视镜上,人眼看到会有眩晕,对行车造成危险。现有防眩目后视镜由一面特殊镜子和两个光敏二极管及电子控制器组成,电子控制器接收光敏二极管送来的前射光和后射光信号,安装在车厢前挡风玻璃下面。
可分为手动防眩目后视镜自动防眩目后视镜,
自动防炫目后视镜的原理则是通过正面和背面的光敏二极管发出的信号比较后,再用电子控制器施加电压给后视镜的电离层,将它的颜色变深,射来的强光会被镜面吸收掉很大一部分,这样反射到驾驶员眼内的光线变的柔和,但是这种防炫目有两个缺点,
其一是当车后面的光线较车前面光线弱,此时后视镜如果变暗就不利于司机倒车看清车后情况。
其二是因为施加电压给电离层,结构是在镜片内加入电化学物质,镜片通电,电化学物质经流过的电流发生化学变化,从而改变镜片的透光率,镜片变暗,当光线亮时候,镜片变亮,整个过程反应速度较慢,如果汽车在高速行驶的时候突然遇到强光,驾驶员无法根据强光判断突发情况,就有可能导致交通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调节亮度的汽车后视镜装置,该装置实现汽车在遭遇强光或者环境光线变暗的时候后视镜能够快速的自动调节亮度,使驾驶员能及时的根据情况做出反应,并且设有电热片消除后视镜霜冻的影响。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调节亮度的汽车后视镜装置,包括第一光敏传感器,第二光敏传感器,A/D转换电路、D/A转换电路,CPU控制单元,LCD液晶屏,稳压电路和电热片;
第二光敏传感器与第一光敏传感器、A/D转换电路相连接,
CPU控制单元分别与A/D转换电路、D/A转换电路相连接,
LCD液晶屏与D/A转换电路相连接,
稳压电路与CPU控制单元、电热片相连接;
所述的第一光敏传感器设置于显示屏区域的背部,用来判断白天和黑夜控制整个装置的打开与关闭;
所述的第二光敏传感器放置于后视镜上部,,用于环境光的强弱来改变光敏传感器输出的电压值,
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第二光敏传感器通过感受外界光线的变化,并将光线的变化,通过A/D转换电路转化成电信号,传送给CPU控制单元。
进一步的CPU控制单元依据电信号再经数模转换使后视镜LCD显示屏达到对应的亮度。
所述的LCD液晶屏通过所加的电压大小调整它的旋光性;
所述的LCD液晶屏为段式黑白LCD液晶屏,可以通过改变电压值逐级调节亮度,
所述电热片为手动控制,用来给后视镜加热的,在雨天或者雾天去除镜面上的水珠,消除雨雪天或者霜冻的影响;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调节亮度的汽车后视镜装置,该装置实现汽车在遭遇强光或者环境光线变暗的时候后视镜能够快速的自动调节亮度,使驾驶员能及时的根据情况做出反应,并且设有电热片消除后视镜霜冻的影响,CPU通过电压的变化改变LCD液晶屏亮度,处理过程智能,反应迅速,亮度一致。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一种自动调节亮度的汽车后视镜装置,包括第一光敏传感器1,第二光敏传感器2,A/D转换电路3、D/A转换电路8,CPU控制单元4,LCD液晶屏7,稳压电路5和电热片6;
第二光敏传感器2与第一光敏传感器1、A/D转换电路3相连接,
CPU控制单元4分别与A/D转换电路3、D/A转换电路8相连接,
LCD液晶屏7与D/A转换电路8相连接,
稳压电路5与CPU控制单元4、电热片6相连接;
所述的第一光敏传感器1设置于LCD液晶屏7的背部,用来判断白天和黑夜控制整个装置的打开与关闭;
所述的第二光敏传感器2放置于后视镜上部,,用于环境光的强弱来改变光敏传感器输出的电压值,
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1,第二光敏传感器2通过感受外界光线的变化,并将光线的变化,通过A/D转换电路3转化成电信号,传送给CPU控制单元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377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