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线莲种植用盆栽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35952.2 | 申请日: | 201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37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志恒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200 福建省漳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线莲 种植 盆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线莲种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线莲种植用盆栽。
背景技术
金线莲又称金线兰,兰花是中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近年来,金线莲在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及肿瘤等疑难病症方面,日益引起医药界的重视,在种植金线莲的时候应保持相对空气湿度,且及时浇水,土壤以疏松肥沃为宜,在平时养护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目前金线莲在种植时大多因排水不及时而凋谢,并且种植时盆栽易发生倾倒,对金线莲造成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更实用的金线莲种植用盆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线莲种植用盆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排水不及时和盆栽易倾倒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线莲种植用盆栽,包括盆栽主体、集水槽、洒水装置和固定凹槽,所述盆栽主体的内壁上端设置有吸水棉,且盆栽主体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渗透层,所述固定凹槽的外侧安置有盆栽主体,且固定凹槽的内侧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和支撑杆相连接,所述集水槽的内侧固定有支撑杆,且集水槽的两端镶嵌有挂钩,所述集水槽的底端安装有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和防滑底座相连接,所述洒水装置镶嵌在盆栽主体的外侧,且洒水装置的底端连接有循环水管,所述循环水管的底端固定有水泵,所述盆栽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漏水口。
优选的,所述集水槽呈漏斗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循环水管与集水槽之间为螺纹连接,且循环水管为可拆卸装置。
优选的,所述盆栽主体的底部设置有透气孔。
优选的,所述挂钩设置有两个,且关于集水槽中轴线对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金线莲种植用盆栽结构简单新颖,在其盆栽主体的内壁设置有吸水棉,能够吸收水分之后长时间内保持湿润的状态,经缓慢挥发使得盆栽主体内的湿度得以保持,并且漏水口的设计,使得浇水之后多余的水分能够有效排出盆栽,浇水时渗透层可使水源下降的速度减小,从而使金线莲充分吸收水分,其集水槽能够收集多余的水分,再经循环水管完成二次循环,有效节约了水资源,且通过集水槽两侧的挂钩可将其固定住,使盆栽稳定性提高,其透气孔的设计,使得盆栽底部的土壤能够透气,保持土壤新鲜度,大大提高了种植用盆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盆栽主体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盆栽主体,2、吸水棉,3、渗透层,4、挂钩,5、集水槽,6、螺纹杆,7、支撑杆,8、防滑底座,9、缓冲弹簧,10、洒水装置,11、水泵,12、循环水管,13、透气孔,14、固定凹槽,15、漏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金线莲种植用盆栽,包括盆栽主体1、吸水棉2、渗透层3、挂钩4、集水槽5、螺纹杆6、支撑杆7、防滑底座8、缓冲弹簧9、洒水装置10、水泵11、循环水管12、透气孔13、固定凹槽14和漏水口15,盆栽主体1的内壁上端设置有吸水棉2,且盆栽主体1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渗透层3,固定凹槽14的外侧安置有盆栽主体1,且固定凹槽14的内侧设置有螺纹杆6,螺纹杆6的底端和支撑杆7相连接,集水槽5的内侧固定有支撑杆7,且集水槽5的两端镶嵌有挂钩4,挂钩4设置有两个,且关于集水槽5中轴线对称,集水槽5呈漏斗状结构,使水能够迅速聚集,集水槽5的底端安装有缓冲弹簧9,且缓冲弹簧9和防滑底座8相连接,洒水装置10镶嵌在盆栽主体1的外侧,且洒水装置10的底端连接有循环水管12,循环水管12与集水槽5之间为螺纹连接,且循环水管12为可拆卸装置,便于卸下盆栽主体1,循环水管12的底端固定有水泵11,盆栽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透气孔13,盆栽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漏水口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志恒,未经杨志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359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