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静脉留置针接头保护帽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33822.5 | 申请日: | 201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4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段亚哲;李烟花;陆小英;唐春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39/20 | 分类号: | A61M39/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68 | 代理人: | 赵青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脉 留置 接头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静脉输液护理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脉留置针接头保护帽。
背景技术
静脉留置针是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不仅可以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保护穿刺的静脉,而且能够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有利于临床用药及紧急抢救。未使用期间常规方法是使用无菌纱布包裹肝素帽或者无针密闭接头处,再次使用时使用安尔碘棉签或者酒精棉球擦拭消毒,再接入静脉输液器,输液完毕有需要使用无菌纱布包裹。在无数次接输液器和封管过程中,既易污染患者肝素帽或者无针密闭接头处,又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每次操作需要准备物品繁杂,既消耗人力、物力,又增加感染机会,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无疑是带来很大的不便和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专门适用于静脉留置针,携带方便、使用方便的一次性静脉留置针接头保护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静脉留置针接头保护帽,所述保护帽的一端为盲端、另一端为开口端,该保护帽的盲端形成用于放置酒精棉的放置区域,该保护帽的开口端的端面覆设密封贴膜;
所述保护帽的开口端的端部内表面设有内螺纹。
优选地,所述的放置区域内放置酒精棉。所述酒精棉可以在使用前就已经置入保护帽内,方便医护人员的使用。
优选地,所述的放置区域处的保护帽内设有挡板,该挡板上开设开口;
所述的放置区域内放置酒精棉。挡板将酒精棉更有效地限定在保护帽的放置区域内,开口供酒精棉与留置针接头接触。
优选地,所述的保护帽的盲端的具体结构为:所述保护帽的本体为管状,该本体的一端铰接盖体,所述盖体盖合在本体上时形成盲端。所述酒精棉可在使用时通过打开盖体后置入放置区域内。
优选地,所述的保护帽的管径为3.990-3.925毫米,管长为9.5-10毫米,螺纹螺距为1.3-2.5毫米。所述保护帽采用医用透明塑料管制成,为一次性使用产品。
优选地,所述的保护帽外包覆包装袋。所述的外包装袋上设有便于撕开的撕裂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而且携带方便、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完全保证了手不触摸到留置针接头,防止留置针接头暴露于外界空气中,保持其无菌清洁状态。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酒精海绵,使留置针接头保护帽清洁、无菌,避免与外界空气接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保护帽 11-放置区域12-密封贴膜
13-内螺纹14-盖体2-酒精棉
3-挡板 31-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静脉留置针接头保护帽,所述保护帽1的一端为盲端、另一端为开口端,该保护帽1的盲端形成用于放置酒精棉的放置区域11,该保护帽1的开口端的端面覆设密封贴膜12;
所述保护帽1的开口端的端部内表面设有内螺纹13。
所述的保护帽外包覆包装袋。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撕去外包装袋,接着只要撕开保护帽开口端处的密封贴膜,随即将该实用新型拧在留置针接头处,为留置针接头提供持续性保护。
实施例2:
其余同实施例1,如图2所示的静脉留置针接头保护帽,所述的放置区域11内放置酒精棉2。
实施例3:
其余同实施例1,如图3所示的静脉留置针接头保护帽,所述的放置区域11处的保护帽1内设有挡板3,该挡板3上开设开口31。
放置区域11内放置酒精棉2。
实施例4:
其余同实施例3,如图4所示的静脉留置针接头保护帽,所述的保护帽1的盲端的具体结构为:所述保护帽1的本体为管状,该本体的一端铰接盖体14,所述盖体14盖合在本体上时形成盲端。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338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甲醛发生装置
- 下一篇:一种岩土地下工程的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