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匀絮凝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32106.5 | 申请日: | 201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0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杨爽;张允;侯绍刚;郭常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阳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F9/04 | 分类号: | B01F9/04;C02F1/52 |
代理公司: | 郑州立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26 | 代理人: | 王晖 |
地址: | 45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絮凝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混匀絮凝试验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试验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絮凝是应用在水处理以及多种其它应用场合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在进行絮凝工艺教学或者针对某些具体的应用对象进行工艺开发时,为寻找和确定絮凝的最佳工艺条件(如确定絮凝剂的用量)需要进行多组对比试验,还需要进行各种小试、中试,这些试验一般平行进行,为了使结果具有对比性,在试验时对每组试样需要充分混匀,目前这些试验一般采用人工进行,采用人工配料、混匀,观察和测定最后结果,这种方式一是比较费时费力,二是人工进行混匀时在每组试验之间的混合程度会有偏差,或多或少对最后的结果产生影响,不利于寻找到最佳的工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絮凝试验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混匀絮凝试验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混匀絮凝试验装置,包括转轴,以转轴为中心在转轴上连接有多组试管夹,多组试管夹以转轴为中心呈圆形分布在转轴周围,转轴一端直接或间接连接有驱动电机一,另一端通过轴承支撑至转动架上,驱动电机一固定连接在转动架上,在转动架两侧设置有两个侧边轴,侧边轴与转轴在空间上正交,转动架通过两个侧边轴转动连接在机架上,其中一个侧边轴上直接或连接有驱动电机二,驱动电机二固定在机架上,上述的驱动电机一、驱动电机二均连接至控制器,进一步的,所述的多组试管夹中每组试管夹至少包括两个沿转轴周向分布的试管夹,进一步的,所述的试管夹为弹簧夹,进一步的,一个侧边轴上连接有链轮,驱动电机二通过链条驱动链轮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装置一次可夹持多个试管,多个试管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混匀,混匀时既能以转轴为中心旋转,还能以侧边轴为中心旋转,混合充分,能够为试验提供客观一致的试验结果,且降低人工作业的劳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转动架水平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动架水平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阐述,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解释,附图中各标记为:1:机架;2:转动架;3:转轴;4:驱动电机一;5:试管夹;6:侧边轴;7:驱动电机二,8:链条。如附图所示,一种混匀絮凝试验装置,包括转轴3,以转轴3为中心在转轴上连接有多组试管夹,多组试管夹如图2所示,5所示为一组试管夹,多组试管夹以转轴3为中心呈圆形分布在转轴周围,转轴一端直接或间接连接有驱动电机一4,另一端通过轴承支撑至转动架2上,驱动电机一4固定连接在转动架2上,在转动架2两侧设置有两个侧边轴,6所示为一个侧边轴,侧边轴与转轴在空间上正交,转动架2通过两个侧边轴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其中一个侧边轴上直接或连接有驱动电机二,图中6所示的侧边轴上连接有驱动电机二7,驱动电机二7固定在机架1上,上述的驱动电机一、驱动电机二均连接至控制器,所述的多组试管夹中每组试管夹至少包括两个沿转轴周向分布的试管夹,所述的试管夹为弹簧夹,所述的一个侧边轴上连接有链轮,驱动电机二通过链条驱动链轮旋转,8所示为链条。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在试验时,按照试验设计配备好各个试管中的物质比例以后,将试管采用盖密封,然后将各试管夹到各组试管夹上,选择启动不同的驱动电机或者同时启动两个驱动电机采用两种旋转方式对试管中的试样进行充分混合后进行余下的操作。由于试管夹及主轴尺寸均可较小,驱动电机一可采用直流电机,采用在转动架上的蓄电池供电,驱动电机一的供电也可采用以侧边轴为中心设置动静接触环来实现利用市电对其供电。
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例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阳工学院,未经安阳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321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窃电系统和防窃电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智能电表的防窃电装表接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