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防护电表箱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31441.3 | 申请日: | 2016-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9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和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1/04 | 分类号: | G01R11/04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47 | 代理人: | 程春生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防护 电表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计量箱,确切地说是一种智能防护电表箱。
背景技术
电表箱是当前普通电力用户电能计量的重要工具,使用量巨大,但在实际的使用中发现,当前的电表箱往往均为简单的钣金结构箱体,虽然可以满足对电表等电力设备承载防护的需要,但当前的电表箱一方面易出现内部电力线缆布局混乱,严重影响了电表箱安装、拆卸及日常维护作业的工作效率,并极易因电力线缆间相互干扰而引发漏电、短路等事故,另一方面,当前的电表箱对运行环境温度、湿度及粉尘污染严重缺乏抵御及防护能力,从而造成电表箱内设备运行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电表箱设备,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防护电表箱,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有效的确保电表箱内设备及电力线缆安装定位的可靠性和便捷性,并有助于电表箱内电力线缆布线规范,避免电力线缆间相互干扰等情况出现,有助于提高电表箱的组装及布局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并便于日常维护和检修工作开展,另一方面可有效的对电表箱内部的运行环境进行调控,避免高温、低温、高湿度、粉尘等对电表箱内电气设备运行造成影响,从而达到提高电表箱运行可靠性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智能防护电表箱,包括承载槽体、箱盖、承载板、定位滑轨、收线轮、隔板、导向轨、引流风机、静电除尘网、绝缘防护板、半导体制冷装置、硅胶加热丝、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及控制系统,承载槽体横截面呈“凹”字型结构,箱盖通过棘轮机构与承载槽体上表面铰接,箱盖上设至少一个观察窗,承载槽体内表面上均布若干导向轨,隔板通过导向轨与承载槽体连接,并将承载槽体分为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腔体,承载板至少一个,并通过绝缘垫块安装在承载槽体底部,承载板与承载槽体相互平行分布并构成宽度不小于10毫米布线腔,收线轮至少一个,并安装在布线腔内承载槽体底部内表面上,布线腔所对应的承载槽体侧壁上至少一个换气口及至少一个过线孔,引流风机安装在换气口内侧的承载槽体表面上,并与换气口同轴分布,半导体制冷装置通过导向轨安装在布线腔内,并通过换热板与承载板相互连接,承载板上均布若干过线孔,且各过线孔均与布线腔相互连通,承载板上表面设至少一条定位滑轨,且承载板上的过线孔环绕定位滑轨均布,静电除尘网和硅胶加热丝均通过绝缘垫块安装在承载槽体侧表面上,且静电除尘网和硅胶加热丝均至少一个,并环绕承载槽体轴线均布,绝缘防护板通过绝缘垫块安装在承载槽体侧表面,并包覆在静电除尘网和硅胶加热丝外侧,静电除尘网和硅胶加热丝均与承载槽体侧壁和绝缘防护板之间间距为1—10毫米,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均若干个,并环绕承载槽体轴线均布在承载槽体和箱盖内表面上,控制系统嵌于布线腔内,并通过导向轨与承载板滑动连接,控制系统分别与引流风机、静电除尘网、半导体制冷装置、硅胶加热丝、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槽体上的过线孔内设弹性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的换气口外侧的承载槽体上设空气过滤装置,且所述的空气过滤装置与换气口相互连通。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有效的确保电表箱内设备及电力线缆安装定位的可靠性和便捷性,并有助于电表箱内电力线缆布线规范,避免电力线缆间相互干扰等情况出现,有助于提高电表箱的组装及布局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并便于日常维护和检修工作开展,另一方面可有效的对电表箱内部的运行环境进行调控,避免高温、低温、高湿度、粉尘等对电表箱内电气设备运行造成影响,从而达到提高电表箱运行可靠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和电气有限公司,未经龙和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314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