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裸绞线的绝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28281.7 | 申请日: | 2016-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2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沈开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开湘 |
主分类号: | H01B17/58 | 分类号: | H01B17/58;H01B17/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4000 福建省龙***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裸绞线 绝缘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绝缘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裸绞线用的绝缘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也越来越多。但,近期以来,由于高速铁路供电情况不稳定,连续发生多起设备故障,给高铁运营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以下管内绝缘间隙问题:一是隧道口交叉转换处AF线与承力索间的绝缘间隙,二是隧道口交叉转换处AF线与PW线间的绝缘间隙,三是隧道内AF线对向下锚处AF线与PW线间的绝缘间隙,四是隧道内AF线与承力索间的绝缘间隙等满足不了要求,从而导致出现由于绝缘间隙不够而引发的设备故障,致使供电中断,影响高铁的正常运行。
公开号“CN202167307U”公开了一种裸角线用绝缘护套,所述护套设置成横截面呈螺旋状,并将护套两端设置成楔形状,在两端呈楔形状的护套之间设置有能将裸绞线包住的0.2mm厚的硅橡胶粘合剂,该绝缘护套的使用有效地解决了由于绝缘间隙不够引起的设备故障问题,但是由于硅橡胶粘合剂施工不方便,不仅用时较长,且容易出现涂抹不均匀,不能充分接触的情况,使得绝缘层不能很好的贴附在裸绞线上,容易松散和脱落,不能很好的起到绝缘的作用;同时裸角线产生的热量不能快速转移,影响行车安全。
随着铁路行车速度的提升,对检修用时和检修次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裸绞线的绝缘结构,解决现有裸绞线护套施工不方便,导热效果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裸绞线的绝缘结构,所述绝缘结构设置成横截面成螺旋状,并将所述绝缘结构的两端设置成楔形状,所述绝缘结构的内侧面设置压敏自粘层,所述压敏自粘层的另一面设置有隔离保护层,所述绝缘结构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导热层以及绝缘防护层。
优选地,其中所述压敏自粘层由丁基橡胶材料构成,且所述压敏自粘层的厚度为0.05-0.5mm。
优选地,其中所述导热层的厚度为0.5-1.2mm。
优选地,其中所述绝缘防护层的厚度为0.5-5mm。
优选地,其中所述导热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绝缘防护层的导热系数。
优选地,其中所述导热层和绝缘防护层均由有机硅材料构成。
优选地,其中所述绝缘防护层由有机硅氟材料构成。
优选地,其中所述绝缘防护层的外表面还设置有自洁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裸绞线的绝缘结构,通过在所述绝缘结构的内侧面设置压敏自粘层,所述压敏自粘层的另一面设置有隔离保护层,具体使用时,只需撕去压敏自粘层表面的隔离保护层,然后将该绝缘结构套在裸绞线的外表面,用手轻撸,直至绝缘结构与裸绞线紧固配合即可,该施工方法方便快捷,无需额外使用其它材料,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同时,通过将绝缘结构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成导热层以及绝缘防护层,使得绝缘结构形成导热梯度,导热层快速转移裸绞线产生的热量,同时将自身的热量快速地通过绝缘防护层散发至空气中,该设置在保证绝缘结构导热的同时,又保证了绝缘结构使用过程中的机械性能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裸绞线的绝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裸绞线的绝缘结构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其中,1、绝缘防护层;2、导热层;3、压敏自粘层;4、隔离防护层;5、自洁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裸绞线的绝缘结构,该绝缘结构设置成横截面成螺旋状,并将该绝缘结构的两端设置成楔形状,绝缘结构的内侧面设置压敏自粘层3,在该压敏自粘层3的另一面设置有隔离保护层4,绝缘结构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导热层2以及绝缘防护层1。
其中压敏自粘层3由丁基橡胶材料构成,且压敏自粘层3的厚度为0.05-0.5mm,压敏自粘层3采用丁基橡胶自粘层,该材料具有较好的粘结强度、极强的自粘性和变形性等,本实用新型采用该材料作为压敏自粘层3,保证了其与裸绞线和导热层2的粘结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开湘,未经沈开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282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